刘蕾:实践出来的科研骨干
2007年,从大学毕业的他放弃了上市公司优厚的待遇,背井离乡,毅然选择了投身国家核材料事业,将自己与国家核电材料的自主化使命紧紧绑在了一起,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核级海绵锆至管、棒材成套生产能力企业的一名科研技术人员,从事核级锆合金材料加工制造及技术研究。从湖南到宝鸡,是报效祖国的青年大志;从技术新兵到科研骨干,是精益求精的工匠使命。日复一日地潜心钻研,青春奋斗的汗水浸白了发,他先后参与俄罗斯VVER核反应堆锆材制造技术、美国AP1000核级锆材制造技术的引进、吸收及转化。
2018年初,单位承担了一项国家使命——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华龙一号”海外首个核反应堆提供锆合金包壳管材,包壳材料是核电站第一道安全屏障,产品质量要求极其苛刻,不仅有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直线度等常规要求,还有力学、腐蚀、氢化物取向、高温蠕变等各项理化性能指标要求。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刘蕾主动请缨,加入这项国产核用锆管材的研制团队,主要承担管坯至成品管材加工工艺路线及制造过程中各工序工艺参数的设计,由于各项性能指标中存在相互制约的情况,需要合理分配轧制变形量,以及制定适宜的热处理制度,“八八六”的工作时间是研制团队的常规模式,为获得更为精准的资料,还要在办公室、作业现场及实验室来回往返,对作业过程及试验检测的每一项数据、每一个细节进行收集确认,“小会天天有,大会二四六”,通过不断的讨论、优化、确认,秉承求真务实、持之以恒、“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成功研制出尺寸精度控制在0.001mm级、表面质量佳(不得存在划伤、点坑、色差等缺陷)和综合性能优良的国产核用锆管材,同时成材率处于行业高水平,圆满完成了这项国家重点项目。
坚守一份初心,承担核电使命。他把“耐得平淡、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准则,“慎言、慎行、慎思、慎独”,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工作。作为技术带头人,他打造了一支团结、融洽、奋进、专业的高素质技术团队,他们用实践实现了核级锆材的自主化供料,打破了中国核级锆材长期
依赖进口的局面,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
元佳飞:舍小家为大家 奉献无悔青春
201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的元佳飞凭着对地质工作的一腔赤诚,入职陕西地矿九0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自此无怨无悔地扎根于水文地质事业。近十年来,他舍小家为大家,充分发挥“地质三光荣”精神,长期奔波于野外工作第一线,勇于探索、精于钻研,快速成长为一名青年技术骨干。辛勤的付出总有收获,他主持完成的多个项目荣获陕西省地质学会、陕西省勘察协会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5篇,荣获集团公司“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和公司“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一个个的荣誉和成绩,见证了他勤恳尽责、不畏艰难的努力付出,也见证了他扎根地质沃土、奉献无悔青春的高尚情操。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他始终秉承“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一行”的职业精神,无畏的探索精神激励着他对地质事业的执著追求。在主持定边县水资源勘探项目时,元佳飞与项目组在工作交流中获悉,公司现有的分层试验取样(Packer)系统在生产一线使用过程中存在着造价成本高、适用范围有限、工效低下的不足,便主动申请对该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随后,他与他的工作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分析,拿出了一套可行的改造方案。就这样开启了两个月夜以继日不断的尝试、改进,调试、验证等,涵盖了充气系统、抽水系统、压力传感系统,对该系统的实用性、可靠性进行全面提升,同时压缩造价成本,及时高效的解决了野外生产需求。经过实践证明,该系统改造后高效、低成本完成了多个水文地质勘探孔分层勘查工作,很好地解决水质复杂区勘探孔定深、分层试验及取样的问题,获取不同深度、不同含水层的水头、水温、水质、水位降深等相关资料,实现了实现“咸中找淡,咸中取淡”目的,为解决白于山水质复杂区人饮困难问题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他说:“把无悔的青春献给地质事业,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无限光荣!这是我们当代地质青年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在蓬勃发展的今天,他正在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为自己从事的地质事业付出了满腔热忱、捧出了全部真诚。
许小安:勇于做一个实用科学的创新者
他深入基层工作近30年,有着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他即是一名资深技术人员,也是单位的党政领导,几年前,他从公路养管单位转行到咨询公司,短短几年时间,由于他肯吃苦,爱学习,常常自学到深夜,迅速成为了单位中的行家里手,在这段时间里,他通过自学,取得了一级造价师的执业资格,此时的他还是一名公路工程高级工程师。2019年,由于工作需要,领导安排他负责单位专家站的建设,并让他负责课题的创建与研究,这件事,让他这个从来都是办现成事的技术人员犯了难。虽然说在工作实际中也有许多的好点子,但面对科研,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刚开始的时候,那真叫是老虎吃天无法下爪,一个碰巧的机会给了他灵感。
正值安康公路管理局管理的安岚高速吉河连接线改建工程此时开工了,该工程是出入安康南大门的形象工程。工程起于马坡岭一级水源地取水处,路线向西南沿旧S207布线,经沙沟、皂角沟、老爪沟,终于吉河口与安岚高速吉河互通立交匝道相接。全线总长2.385公里。工程设计土石方开挖25万多立方米,防护工程21000立方米。由于开挖山体地质情况不佳,挖方不能利用,而产生大量的弃方料,其堆放的场地很难选取。业主单位犯难,向我们寻求解决之道。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地夜不能寐,连夜查找了相关类似的案例。长安大学宋飞团队在此项目的土工格室约束建筑垃圾的科研成果让他倍感兴趣,通过联系,双方一拍即合,但对于该工程中的千枚岩能否有效,大家充满了疑惑。通过现场取料到试验室不停地的对比试验,后又经专家团队的理论验算,为借助土工格室的三维侧限约束作用,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松散粒料的强度和刚度的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说干就干,他迅速将这个好消息汇报给项目指挥部,在市局领导的关切下,试点工程拉开了序幕。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他经常联系专家团队到现场指导施工,并为专家团队及时抽取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改进施工方案,确保了方案的顺利开展,最终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该方案完美解决了弃方问题,变废为宝,还节省了建设资金,达到了预期目的,该成果的应用也获得了省科协的认可,也为安康类似工程开辟了新的解决方案。
畅俊斌:扎根陕北十二县专注找水三十载
三十年前,陕北干旱缺水、发展受限;三十年前,陕北高氟水苦咸水遍布、人畜饮水困难;三十年前,他大学毕业、意气风发;三十年前,他怀揣梦想、选择陕北;他就是陕西地矿九0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畅俊斌,三十年前他放弃了更优越的单位,选择来到这块干旱缺水的土地,为解决陕北取水难题贡献了自己的知识、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在这三十年间,他一直致力于陕北水资源勘查及探采研究工作。先后在陕北地区主持完成了数十项地下水勘查项目,评价提交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约60万方/天,为陕北能源基地建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解决人畜饮用水问题提供了水源保障。先后获得各种奖励15项,其中全国工程勘察二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地质成果和工程勘察一等奖5项;同时以第一作者分别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长江科学院院报》《水文》和其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4项。
针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干旱缺水、黄土梁峁地下水赋存条件差、地下水向河谷径流相对富集并汇集形成多泥沙河水的特点,其团队提出了渗流井水平取水工艺,实现了单井取水量的最大化,突破和克服了传统管井取水量小难以集中供水的难题,使得黄土高原区的城镇实现了就地集中供水,为该类地区推广解决供水水源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保证。
针对陕北白于山区高氟苦咸水广泛分布,人畜饮用水严重短缺的难题,在深入研究区域地质、岩相古地理、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以技术主管的身份,主持并系统完成了“陕北水质复杂地区勘查找水技术方法研究”课题,在大厚度白垩系咸淡水叠置含水层中精准探采到水质较好的淡水层,该技术相继在白于山区推广实施,为当地百姓告别“大骨节病”“老黄牙”等饮水型地方病困扰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他一直恪守着“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人生格言,三十年如一日的在陕北做着探水、找水、取水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安全用水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