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榆林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1,优良天数313天,13个县市区(含高新区)中的11个空气质量达标,榆林稳定保持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
然而就在2019年,榆林大气环境保护形势还十分严峻,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8,优良天数295天,13个县市区(含高新区)中仅3个县市区空气质量达标。
短短两三年间,“榆林蓝”便取代了“阴霾天”,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
7月20日,在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综合管控平台指挥调度中心,只见中控大屏上跳动着许多蓝色的数字和光标。“这个总投资1.8亿余元的‘空天地’一体化管控平台,能够对榆林全市所有城区、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大气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精准溯源,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智慧天眼’和‘超级助理’。”中心工作人员樊凯介绍。
随着樊凯轻点鼠标,远在神木市锦界镇的煤矿企业现场实时画面就跃然屏幕上。简单操作即可实现监控画面37倍高清放大,360度无死角实时监测。“观察这个烟囱冒出的气体长度,就可以大致判断是水蒸汽还是污染物。”工作人员说。为配合平台运行,各地地面铁塔上共安装了315个这样的污染源高空瞭望点,实现对现场企业的全方位监测。
此外,平台在东沙、西沙和开发区搭载了3台半径为5公里的激光扫描雷达,进行大气环境实时扫描监测;建设了覆盖乡镇、工业园区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还在市区部分出租车上搭载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让出租车成为大气污染监测的“移动密探”。
据介绍,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平台进行24小时值守,设立网格化运行系统,让任务派发和处置“双轨运行”,污染事件及时下达至乡镇、街办和村一级,打通污染处置的“最后一公里”。
(乔晋 霍海澎 张乐佳 王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