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设有1个县级科协、10个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科协;支持建设县级学(协)会9个,科技工作者2362人;农技协4个,会员人数300人;农技协联合会1个;农业专家服务站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县级全民科学素质与科普文化传播研究中心1个;市级以上科普示范基地8个,科普教育基地7个,其中宜君县科技馆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近年来,铜川市宜君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科普条件和能力,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努力在全县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2021年11月,陕西省22个县区入选中国科协“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单位,宜君县成为其中之一。
自成功入选以来,宜君县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组织网络、基础设施、宣传阵地、科普活动、示范体系,让科普工作走上制度化、社会化、群众化、信息化、品牌化、规范化的轨道。
▶创新机制凝聚创建合力
为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力推进,宜君县及时成立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将科普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下发了《宜君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并组织召开科普示范县创建启动仪式,安排部署具体创建工作任务。宜君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把科普工作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全县督查检查计划和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把科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在全县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科协牵头、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创建科普示范县的工作格局。
建立了《宜君县科技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办法(试行)》,吸纳“三长”、科技专家、乡土科技人才、科技辅导员等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技志愿服务队发挥作用;积极推进科技人才奖励机制,表彰“最美科技工作者”,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推动文化服务下沉乡村、社区,导入企业,充分利用文化站、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建设科普活动室。全县共有6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2个综合服务中心、117个行政村、2个社区实现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室全覆盖,建有科技馆、院士专家工作站、博物馆、全民科学素质与科普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图书馆、档案馆等24个科普基地。全县20所中小学,50%以上的学校科技活动室建设已到位;将科普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科普专项经费保障力度,并逐步提高投入水平,2022年将人均科普经费由1.5元提升至2元。
▶努力创设特色品牌增强科普实效
宜君县科技馆内,“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宇宙奥秘”和“数学魅力”5大主题区前围满了参观人群,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被众多的科普展品、精美的科普墙体、神奇的动感地面所吸引,自主体验,感受着科技带来的快乐与震撼。
一些家长告诉记者:“现在正值暑期,外面天气比较炎热,就带孩子来一些室内场馆来丰富一下暑期生活,从小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宜君县科协主席郭改宁介绍,宜君县充分发挥县科技馆“第二课堂”职能作用,依托县科技馆常设展厅科普展览教育资源,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各类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创设馆校联合“同上一堂课”特色品牌,鼓励各学校将课堂搬进科技馆进行现场教学,通过教师授课与展品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同学们对课堂知识的融会贯通。开馆以来,约有1.5万余名中小学生走进科技馆,开展进行数学、物理、地理、天文望远镜户外观测天象等“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活动。此外还借助校园科技节、陕西航空特色学校等,开展趣味性浓、知识性强的科普实践活动,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同时,针对青少年,宜君县还努力创设了“阿里云天池科技少年乡村行””校园科技节”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特色品牌,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和展示创意能力的舞台。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全县人民都能享受到科学普及所带来的硕果,从而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高。要有针对性的推出一批品牌,从机制上确保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长盛不衰。”郭改宁称。近年来,宜君县以“五大人群”为重点对象,以科普人群全覆盖为主要目标,举办科普讲座、科普培训、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农技下乡、科普文艺专场演出、健康义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特色品牌“科普四季行”活动更是为提升全县居民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丰富科普渠道 助推资源全民共享
抓实“互联网+”,科普工作插上网络的翅膀。宜君县着力在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建立科普渠道,丰富科普载体,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县融媒体平台、宜君政务公众号“宜君发布”及“宜君科普”微信公众号等开设科普宣传栏目,利用电子宣传屏、科普e站等平台,定期播放科普知识。在全县开展科普信息员体系建设,坚持每天在宜君天天科普微信群转发陕西科普微信公众号内容。加强科普中国信息员注册力度,将科普中国APP优质资源传播给村(居)民,满足公众对科普信息化的需求,扩大和提升科普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抓实主题活动,普惠助力登上梦想的帆船。“科普五进”不断深入,认真组织开展以“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四季行”等重点科普活动为主抓手,以送技术、送知识、送点子为主要内容的“科普进万家——走进基层”“科普广场”“流动科技馆”校园巡展活动及“你点我讲”科普大讲堂等品牌科普活动,实现了科普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抓实资源共享,阵地建设注入文化魅力。充分利用各类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活动中心、社区、街道、学校等开展精准化多样化科普活动。努力均衡配置科普资源,加强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推动下沉乡村、社区,导入企业。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宜君县科技馆自2019年12月开馆以来,先后接待青少年、教师以及党政机关等人员3万余人。2021年4月,全省首家科普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宜君县全民科学素质与科普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在科普文化的传播上多思考、多谋划、多创新,主动担当作为,凝聚工作合力,为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持。
▶注重融合 厚植创新发展沃土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扎实推进秦创原(宜君)创新促进中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先后落地“AI豆计划—人工智能”孵化、高德地图人工智能标注等数字化项目。菜鸟乡村农产品上行中心和共配中心建成运营,建成全市首家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是目前西北地区县级最大人工智能训练基地。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限上商贸企业6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
科技引领服务民生。建成县乡两级远程影像会诊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建成全市首个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创新开展了“智慧停车+充电”一体化模式,缓解了“停车难、停车乱”的民生难题。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建成宜君县数字农业示范区,主要以中药材标准化栽培种植、粮药套种技术示范为主,配套实施农田喷灌设施,数字网络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中药材高标准、规模化、全流程、智慧化种植管理,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数字化管理。
下一步,宜君县将按照创建科普示范县要求,坚持边创边建原则,创新落实各项举措,务实探索县域科普工作,聚焦靶心、多点发力,打造具有宜君特色的可复制性样板科普品牌。
(本报记者 冯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