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天气炎热,但丝毫没有挡住铜川老科协党支部成员执着的脚步,没有影响我们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的迫切心情。
渭华起义旧址院内,树木参天,阳光斑驳。我们在“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石碑前,举起拳头,向党旗庄严宣誓。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因为这里的土地,侵染着革命烈士殷红的鲜血。1928年春夏,共产党人刘志丹、唐澍等率领国民革命军一千余人,在这里宣布起义,组建西北工农革命军,汇合地下党的力量,斗土豪、杀劣绅,开展对敌斗争,迅速形成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拥有数十万人口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面对国民党三个师的疯狂镇压,起义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两次击退围剿之敌,同反动派进行了三个月之久艰苦卓绝的斗争,终因寡不敌众,节节退败,落难秦岭山区,三百多名渭华儿女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
我们宣誓并上完党课后,和渭华起义纪念馆的党课老师攀谈起1928年刘志丹等人领导渭华起义的历史,以及起义失败后回到陕北,与谢子长、习仲勋率领陕甘红军游击队,开辟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的情况。他意味深长地说:“这里和照金是心连着心的,刘志丹在这里领导起义失败后,又历经艰险到照金创建根据地,所以我们两地是心连着心的……”铜川市老科协张应龙会长说:“后来因杜衡叛变,使红二十六军南下遭到惨重失败。刘志丹被救出终南山,在渭华地下党和群众帮助下,躲开敌人的四处盘查搜捕,最后重返照金。我们两地确实是心连心的……”这“心连着心”,是共产党始终和人民心连心,共产党不论走到哪里,都是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
在西北工农革命军司令部旧址,望着墙上挂的刘志丹遗照,我们知道他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受党的委派,回陕西领导渭华起义时才25岁。他曾在院子的两棵古槐树下,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分析当时局势和敌我力量对比,决定下一步战略部署。如今,古槐遗址犹在,斯人却已远去,但精神浩气永存人间,正像这古槐“游根直下三千尺,枯荣暗抱忠臣魂”。
在纪念馆中心位置,有砖铺的十五个大字:“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这是1927年11月,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当地两个学校师生悼念李大钊等革命烈士时,在校园大道用青砖和鹅卵石铺成长20米的巨幅标语。这是一条光耀千秋的标语,仿佛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引领人们向着光明奋进!正是这火炬的引领,渭华起义失败后,侯振和、刘孝智等十一名共产党员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被敌人毒打致死投尸这口井中。我们凝视着这口“烈士殉难井”,敌人的残暴令人发指!而烈士的英勇壮烈也震撼着我们的心。
在纪念馆南边的丘陵高地上,矗立着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像秦岭的一座雄伟的山峰。我们登高瞻仰后返回,路上“心连着心”这句话仍然萦回在我们的脑海。“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这些老科技工作者人虽老,但心不能老,要向革命先烈一样,倾心紧连老百姓,努力为老百姓发挥余热,奉献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