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基层在行动
让农民收入更上一层楼
——从产业就业看山阳县法官镇联农带农新气象
  清泉飞瀑,荷花鱼塘,稻田翠绿,茶山环绕。初秋的商洛市山阳县法官镇,目光所及皆是美景,处处涌动创业热潮。
  “这几年,产业越做越强,农民收入也水涨船高。”站在莲菜套养小龙虾池塘边,陕西秦岭鸿福农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传慧感叹,“这里生态宜居,返乡创业是正确的选择,看着法官镇一天一个新变化,我们也有一种建设家乡的成就感。”
  短短几年时间,法官镇从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一跃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3A级旅游景区,龙头企业带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积蓄了强劲动能。
   产业谋划:农民有业可从 就业有钱可挣
  平地种粮,山上种茶,门口就业,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政府给咱谋划得好,我种植了20亩茶叶,流转给福青山茶厂,一年流转费1万余元,我们夫妻在茶厂就业,年收入6万余元。”法官镇黄家店村塔园沟组瞿诗财高兴地说。
  农民增收,产业是关键。今年以来,法官镇聚焦“一园带四业”规划布局,以丹山源农业科技产业园为核心,大力发展粮食和油料作物等短平快产业、高山有机茶传统产业和艾草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在产业到户实施中,该镇重点围绕优化群众收入结构、提高经营收入占比,全面摸清全镇劳动力底数、产业现状、市场主体、带动农户等情况,建立有产业户、可发展产业户和无劳动能力户三类户台账,坚持一户一策,落实网格员包抓责任,促进有产业户持续做大、可发展产业户积极发展短平快产业、无劳动能力户通过经营主体带动,确保所有农户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
  事实上,产业谋划到位,农民有业可从,就业有钱可挣。56岁的徐唐凤是法官镇法官庙村高田组脱贫户,她将一部分土地流转后,进入企业务工。“艾厂建在村子里,我抽空就去除草、割艾、晾晒,每季度能领3000多元工资。”徐唐凤说。
  法官镇按照县上要求,对全镇所有劳动力实行人员年龄分段、劳动力分类、适合人群分岗,在6个村社和荷花园移民搬迁点设立就业服务保障站7个,推动零散务工向有组织的稳定就业转变。今年,已实现转移就业6411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2359人。
   企业带动:降低农户风险 实现合作共赢
  船小只怕浪高,志大不怕艰险。对于农民来说,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导致他们产业发展只停留在传统的踏步阶段。
  法官镇围绕解决产业发展谁来带、谁来引的问题,推行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三大带动”,持续壮大茶叶、粮食、艾草产业,持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把农户牢牢地镶嵌在产业链上。
  法官镇党委书记雷丹萌告诉记者:“今年全镇新培育丹山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秦岭鸿福茶文化公司2家,新建丹山源农业科技示范园、茶叶无性系繁殖基地、水稻油菜种植基地3个项目,续建瑞君生态、艾草2个园区。目前全镇现有企业17家、合作社33个、家庭农场27个、村集体合作组织6个,累计带动农户2100户5600人。”
  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极大降低了农户风险,实现了多方共赢。陕西丹山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行财产收益、生产收益、劳务收益、三产收益“四种模式”联农带农,依托产业园区,紧紧围绕“三变”改革,引导农户特别是无劳动能力脱贫户,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获得财产性收入。项目用地涉及群众145户,其中脱贫户57户,户均增收800元;通过农副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加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来获得经营性收入;项目建成后,直接解决脱贫人口就业100人。
  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动生产。据法官镇荷花园洪泰制衣厂总经理郭延照介绍,企业投资150万元,购置制衣缝纫设备120套,年生产工服、校服等20万套,销售收入500余万,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20人。
   农旅融合:产业转型升级 收入更加稳固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法官镇不断加快乡村景观化、城镇绿色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打造秦岭原乡农旅融合“升级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农民收入更加稳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法官镇赵家湾茶旅融合体验区,立足当地旅游资源,将茶文化与草编、竹编、藤编、酿酒等农耕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错落有致的原乡风貌优势,积极整合农民闲置房等各类资源,打造餐厅、茶馆和网红打卡区,满足游客参观、消费、餐饮、品茶需求,示范带动周围群众发展茶产业、餐饮业、种养殖业实现增收。
  法官庙村67岁的程得桂老人,从小练得一手竹编绝活。无论是竹篾,还是玉米壳,经她巧手编织,花瓶、猫窝、篮子、竹筛、果盘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前几年没有疫情,游客上门购买工艺品一年收入近万元,这两年人少了些,卖上四五千元不成问题。”
  随着商洛市“康养之都”建设进程的加快,健康产业在法官镇风生水起。该镇艾草产业园区流转农户土地1000亩,带动45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户均增收1200元。带动本村100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鼓励农户利用闲置土地发展种植业,实行订单收购,亩均增收2000元。
  “我们以‘科技+’模式,依托美丽乡村、田园风光背景,鼓励群众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构建娱乐休闲、体验实践、旅游观光一体化的美丽乡村新格局,努力把法官镇打造成大秦岭的封面。”对于法官镇乡村振兴的未来图景,雷丹萌信心十足。
  

(本报记者 张 宏)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