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永坪炼油厂,今年45岁的冯刚是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一顶红色的安全帽是他的标配。他先后参与汽柴油升级、催化装置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储运设施扩容改造等大型项目建设11项、大小技改50余项。工友们说,对于全厂各装置的技术应用,冯刚就是“活字典”。
■驻现场完美“换剂” 2020年7月,永炼正值史上首次“三年一修”,各装置检修全面铺开。检修对技术要求极高,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若哪个环节出现偏差,将直接影响检修进度。而当时,更换催化剂是联合三车间面临的一个难题。技术员白建东告诉记者:“对我们技术上来说,就玩一把剂。要是催化剂出现问题,不止影响装置后期运行,也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当时主管联合三车间的两名技术员都是当年新配的,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现场检修经验,不能更好地服务指导基层,冯刚作为技术质量部副经理每天都忙在现场。
忙不是借口,有侧重、高效地忙碌才有意义。于是,冯刚将“换剂安全”视为自己的头等大事,五天六夜,他泡在装置现场,亲自抓换剂工作。催化剂到货情况,他催了又催;反应器内部环境,他反复确认;装剂量及顺序都是他关注的焦点,在现场不是与专业人员对接具体事宜,就是爬上爬下进行各项检查,只为保证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矿泉水就着方便面,便是他的一顿餐饭。而那次换剂工作,在他的协调管理下,足足比计划提前了2天完成任务。
■靶向“技改”筑安全 作为一名炼厂技术方面的管理者,装置现场就是冯刚的办公室。针对装置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顽疾,他积极组织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彻底解决装置运行难题。
针对全厂水汽合格率低的问题,他引进使用新型锅炉水处理剂,协调车间改造蒸汽取样器,组织实施凝结水品质提升改造等。在进行蒸汽取样冷却器改造时,相关专业担心改造后效果不佳,且全年资金有限,不予批准购置新的蒸汽取样器。针对这一情况,他对全厂同类设备细致回顾了一遍。他思考,同样是蒸汽取样冷却器,联合三车间的蒸汽全部合格,联合二的蒸汽却是阶段性合格,经过反复斟酌后,临时调整技改方案,将联合一车间闲置的同款设备移至联合二车间,与原先的蒸汽取样冷却器进行串联,改造后合格率从20%提高至100%。面对污水处理装置分离液水质差无法干化处理或者进入污水系统的情况,他积极联系洛阳院、广昌达等20多家科研院所及机构,访问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最终于2021年底通过技术交流的方式引进试用“SOTU”污油泥处理技术,对含渣量大的污油、含油量大的污泥进行减量处理,实现“油、泥、水三相分离、污油回收再利用”的目标,为解决分离液无法干化的“卡脖子”难题奠定了技术支撑。
摆在冯刚面前关于技术和安全方面的“关卡”,总是在他的顽固做派下被安全高效地破解。
■主攻“治患”第一关 2021年9月份,冯刚临危受命,负责对接永炼三年隐患整改工作的工程设计。
三年隐患整改是一项大工程。因为其他兄弟单位和同行业化工单位也在做这项工作,经过厂里研究决定后,对接三年攻坚行动的工程设计工作就落到了“老顽固”冯刚的头上。由于永炼生产加工规模是从小到大滚动式发展起来的,大多装置都经过多次技术改造,情况相对复杂。而该厂大部分技改均是洛阳设计院完成设计的,加之洛阳设计院业绩好、资质好,他们对永炼的装置相对熟悉,整改项目设计上与现有装置匹配度高。但是,对于设计院来说,并不愿意接收这个工作,一来整改项目太小,利润低,设计变更多;二来隐患治理项目涉及专业多,属于问题改造,需要设计人员足够专业,对永炼的装置原始设计、运行状况足够了解,由于人员更新及图纸存档不全、版本较多等,导致设计人员需做大量功课,项目工程设计要考虑方方面面,难度更大。
冯刚接手这项工作后,与设计院进行技术沟通,冒着疫情风险在“洛阳、永坪”两地跑,在设计的关键点,为了方便联系,他直接住到设计院附近,对于设计院提出的问题立即沟通落实,并回复解决。最终,他靠着合作基础和真诚打动了设计院人员,他们不仅接收了永炼的项目改造设计,并且把这项工作排在最前面做。当图纸设计出来的时候,永炼是兄弟单位中首家完成图纸设计的。
今年4月,冯刚在装置上检查安全隐患,下台阶时扭了腰。医生叮嘱他要多卧床休息,但是他第二天忍着疼痛早早来到办公室,原因是有一个三年攻坚行动对接会必须他亲自参加。腰疼无法长时间坐着,全程3个小时他站着参加了会议。
工作中,冯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顽固”派,他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这三个字。他只要挤出点时间就往现场跑,整个厂区就是他的办公室,一支笔、一个本,密密麻麻记录了他在装置区的“见闻感悟”。“只要不出差,工衣不离身”,这是同事们对冯刚最真切的评价。
在20多年时间里,他与技术、安全较上了劲。一线人员有技术上的困扰,他会认真想办法解答,要是遇到解答不了的难题,他会第一时间咨询厂家、设计院,直到难题迎刃而解,反馈给一线技术人员才肯罢休。经验、技术、知识的日积月累,铸就了冯刚朴素、刚毅的形象,增强了他的专业知识储备。如今,他作为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已从一名安全生产工作的“较劲人”,转变成了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的“明白人”、解惑释疑的“热心人。”在日常工作中,冯刚做到了“专业人干专业事”,是“管专业必须管安全”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康汶 张嘉 本报记者 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