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障安全、防范风险,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忽视的大事。做到安全生产和科技创新并驾齐驱、深度融合,要以创新的引导、科技的加持,通过信息化、新技术手段护航安全生产,让生产更高效、质量更安全、管理更便捷。
科技创新是安全生产的顶梁柱
科技创新对支撑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安全生产水平的每一步提高,实际上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的生产装备、生产工艺,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基础条件。
以煤矿安全生产为例,煤矿智能化建设能够显著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水平。
根据我国应急管理部今年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信息显示,通过智能化建设,2016年以来,全国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减少了共计37万人,减少人工是智能化开采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贡献,如果在地下实现无人开采,自然不会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科技创新将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安全生产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要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把安全生产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将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实现预防为主,这在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在这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工业互联网通过实现全要素的全面深度互联,打通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的信息流,实现资源动态调配,增强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从而加速安全生产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的转变,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在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洗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升级换代”,采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智慧化新科技手段,将事故警示、体验实训、培训考核与安全准入等有机结合,全过程融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和管理,寻求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提质增效。
“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能够切实增强对安全风险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加速安全生产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的转变,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科技创新解决了一些靠传统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的难题,也提高了监管效率。
科技创新正改变应急救援力量
在力争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同时,科技正在改变安全生产的事后应急救援力量。
安全生产的要求是不出现安全事故,但一旦发生事故,有力有序有效的现场应急救援也得使上劲。现在出现的一批特种机器人为应急救援提供了可靠设备保障。
比如,小型侦检机器人、重型防爆侦检机器人以及全地形内助攻侦察机器人等等。它们可以逐步代替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等事故现场进行气体监测、人员搜救、灭火、排爆作业等,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同时,面向危化品事故处置、防割刺防爆、灾害环境下医疗救援,实现了灾害场景下的个体防护及其关键装备国产化。
未来重点关注安全领域的韧性,聚焦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在安全生产领域要实施企业强韧工程,构建安全韧性企业,要从技术和管理的双轮驱动到科技、管理和文化的三足鼎立支撑。科技创新虽然是独立的一大块内容,但是增强管理能力、培育安全文化方面也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
科技创新在未来将继续在安全生产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在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高危作业环境中,通过智能化换人、信息化减人,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发力点。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