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阳市三原县以“兴水富民”品牌为引领,以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为指导,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全力打造三原河湖生态环境“高颜值”,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落实多级联动
构建护水新格局
三原县加快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转变,奋力打造具有三原特色的河湖长制。制定颁发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县、镇、村三级河湖长组织责任体系全覆盖,真正实现河湖有人管、管得好。重拳出击,清除四乱,整治以“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为重点的河湖问题100余项;开展河湖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2次,清理河道垃圾2万余立方米、取缔鱼池1300亩、安装护河围网围栏27.5公里、更新及补设河湖长公示牌28个,确保河湖“四乱”问题零新增、不反弹。实施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大程镇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累计建设沿河污水处理厂(站)15座,整治入河排污口20处;每年从西郊水库向清河下游补充生态基流,李家桥水库断面水质持续不断向好,2021年全年总体达到Ⅳ类标准;开展示范河湖创建。在全县布设河湖视频监视点55个,建设县总控平台1处和镇(办)分平台9处;同时,通过“河长通”手机APP有力增强了河湖管护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开启了“掌上治河”新模式。启动实施了清河杨杜村—坊南村治理项目、清河湿地公园延伸段整治项目和浊峪河陵前段湿地建设项目等工程建设,持续提高河湖治理和管护水平。
落实建管并重
推进供水一体化
三原县建设农村供水工程共24处(其中城乡一体化工程2处,供水区域涉及四十里塬坡以南7个镇(办)102个村共计24.72万人,城乡一体化率72.8%),联网供水工程5处,单村供水工程17处。全县集中供水率100%,自来水普及率99.9%以上,供水保证率95%以上。采取专群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了镇、村委会、管水员、供水单位和村级监测员组成的“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同网、同质、同服务”的农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工程良性运行。目前,该县城乡一体化受益区自来水普及率99.9%以上,供水保证率95%以上,全面实现城乡24小时供水。
落实供灌结合
做好乡村振兴水保障
为切实推进水利脱贫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三原县从严从细开展农村供水“敲门入户”大排查,对8万余农户进行逐户走访、逐户查看,发现问题隐患建立台账,限期整改落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成立三原县水质检测中心,可检验检测水质指标67项,为群众饮水安全提供可靠保障。组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南部农村供水补充水源、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等项目建设,持续全力补齐短板弱项。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维修养护等工程,增加节水能力,提升灌溉水利用系数,为灌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落实严格管理守住水生态保护红线
三原县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集中开展中型灌区、千吨万人农村供水工程、企事业单位自备井取水行为专项整治,督办企业补办取水许可证41个,关停自备井56眼,强力规范取用水行为;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以冯村水库及补充水源井优质水源替代了南部平原区农村地下水,做到了“优水优用”。针对清河西郊水库以下段生态基流少、河道断流、水质差等问题,积极实施生态补水,年调度生态水源800-120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断流问题,使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欣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