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环保热评
环评文件弄虚作假要不得
张厚美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3起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典型案例。这是生态环境部门坚持以环评文件质量为核心,持续加强审查审批环节把关,不断加大环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坚决查处各类环评文件弄虚作假行为的具体行动,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部门加强监管执法的坚决态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风险的过滤器、安全阀,也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对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环评文件一旦出现抄袭、关键内容遗漏、数据结论错误、故意篡改等其他情形,其危害可想而知。
  如何防范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关键要在常态监管和动真碰硬上持续发力,始终保持严惩重罚高压态势,坚持“零容忍”,因为这不仅仅是职业操守,更是法律底线。
  首先,应从提高违法成本入手,让其不敢造假。为严防环评文件弄虚作假,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刑法修正案(十一)也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职责的中介组织人员弄虚作假行为纳入刑法定罪量刑。监管部门在办理此类案件时,要依法严惩涉事环评机构,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教育警示作用,让环评机构与从业人员不敢心存侥幸、以身试法。同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引导建设单位择优选取信用良好、技术能力强的环评单位,倒逼环评单位和从业人员将环评文件质量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其次,应从强化常态化监督监管入手,让其不能造假。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认真落实以质量为核心的环评文件编制监管要求,加大环评文件技术复核力度,切实加强“双随机”检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在日常考核基础上,辅以大数据、智能化手段,严格落实对全国8000多家环评单位和14000多名从业环评工程师“一家一家过、一个一个查”的工作要求,强化重点单位和重点行业靶向监管。加强信息公开,让环评报告可查询、可校验、可监督,营造守信者受益、失信者难行的良性市场秩序。
  最后,应从健全长效机制入手,让其不想造假。在做好个案追责的同时,要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信用管理机制、司法衔接机制和环评人员从业异常情况预警机制,实行全流程监管、全周期追责。对发现的环评文件弄虚作假等问题,回溯环评文件编制、评估、审批、召集审查全流程,明确各方责任,并对有关单位和人员依法实施“双罚制”。倡导环评单位自觉抵制恶意竞争、市场垄断、超出技术能力承揽环评业务等行为,净化环评市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减少排污企业“谁保我过关,我就让谁做”的可能性,坚决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