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认为,运动一定要达到相应的强度,必须出汗甚至是大汗淋漓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其实不然,尤其是对于有基础病、有心脏病的患者要区别对待。
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参加无汗运动的人,比不参加任何运动或偶尔进行剧烈运动的人,死亡率可降低75%。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可减少35%左右。
不仅增强抵抗力
“轻运动”还能降血压
运动容易导致出汗,特别是天气比较热的情况下,大量的出汗容易导致脱水,有可能使有效血容量出现不足,出现胸闷、乏力、头晕等不适;出汗也会导致机体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而剧烈运动亦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的突发、加重风险。
因此,气温较高的情况下运动应更加注重养心,心血管病人量力而行,不能不动,不能过度运动,宜做一些“无汗运动”。
无汗运动即轻运动、低能耗运动,也称为适度运动、适度锻炼或轻体育。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参加无汗运动的人,比不参加任何运动或偶尔进行剧烈运动的人,死亡率可降低75%。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可减少35%左右。
运动医学专家认为,无汗运动使免疫系统中的天然杀伤(NK)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性明显增强,从而起到抵抗病毒、细菌感染和抑制体内基因突变的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一些简单、容易掌握的肢体动作,运动强度较轻,基本上不会出汗。另外研究表明,无汗运动还能帮助降低血压,减少骨折和患乳腺癌、结肠癌的危险。
运动虽轻松
也得悠着点儿
无汗运动虽然温和安全,但也有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不要运动过度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承受能力有限。判断运动是否过度,可用翌日清晨心率、血压是否正常、睡眠质量、食欲好坏,以及有无厌恶运动心理存在等加以衡量。最终选择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运动时避免出现不适症状如果运动时出现胸闷、憋气、心悸、头晕、胸痛等,应立即停止,注意监测,必要时就医。由于每个个体的基础病不同,心脏病的种类和病症不同,注意选择适合自己耐受的运动模式为宜。
不对抗、不比赛经常有老年人不服老,自尊心好胜心强,但大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抗性运动容易激发逞强好胜心理,造成超心脏负荷运动,使机体极度疲劳,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或加重心脏病,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老年人或心脏病患者,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从事无汗运动,活动过程不仅是健身的过程,也应该是怡情悦性和消除精神紧张的过程。这样,无汗运动才具有最佳的最安全的健身效果。
(陈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