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三体》作者刘慈欣的短篇硬科幻小说《朝闻道》。
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应该是“你把答案告诉我,然后杀了我。”丁仪这句话,撕裂了他与妻子女儿的感情,送他前往真理的殿堂,哪怕是见到没有过程的答案,哪怕代价是死亡。
书中讲到,几十年后,人们为了研究宇宙大统一模型,在地球北纬四十五度纬线圈上建造了迄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爱因斯坦赤道”。后来,人类所在宇宙的排险者为防止真空衰变将这个加速器化为乌有。继而,以丁仪为首的科学家们在问清情况后,毅然决定舍弃生命,换取真理。无论是什么人,什么身份,都无法改变他们在生命与真理之间的选择,最后,科学家霍金向排险者问了最后一个,连排险者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在这篇几万字的科幻小说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科学家们以生命换取真理的那一段。那段时间里,科学家的亲人们用各种方式阻止他们,各国首领也都极力劝告他们不要相信这个十足的“大骗子”和他那个绝对的“骗局”,但是,科学家们还是坚定地走向“真理祭坛”。他们这种向着真理,舍生取义的精神把我深深地感动了。也许,正如排险者所说,并没有“宇宙的目的”,但我确信,“人生的目的”就是向着真理永不言弃的实践过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如小说中的科学家一样,为了科学研究,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的生命: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环球旅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但他本人和大多数船员却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幸遇难。中国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带领科技工作者研究“两弹”,科研团队努力攻坚,许多科研人员倒在了工作台上。为了研究,他们放弃了家庭,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寄,而“两弹元勋”邓稼先也不幸因核辐射逝世。
《朝闻道》中的科学家们,在我来看是可敬的,这也许是对孔子的那句话最生动的解读:“朝闻道,夕死可矣。”
真理,往往要付出代价,即使代价有时不是生命,而人们却宁愿舍弃个人利益,来换取真理。孟子有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们要追求“人生的目的”,向往真理,永不言弃。
(高伟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