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西安市未央区以抓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铺就了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科学治污
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未央区全面深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运用智慧平台、高科技仪器,网格化部署安排管控工作,发挥专家技术团队与重点区域环境管控专班的协同作用,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精确治理污染源。
聚焦秋冬季大气污染,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管理,持续开展“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回头看。
聚焦夏季臭氧污染,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强在用车辆管理,突出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依法依规持续开展国三及以下柴油车淘汰工作。
截至8月底,未央区优良天数达到158天,同比增加10天;PM2.5浓度年均值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4.3%;PM10浓度年均值为7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5.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7,同比降低8.6%。6-8月,未央区臭氧均值浓度191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1.6%。
精准治污
改善水环境质量
未央区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深入开展水环境问题整治,持续巩固2021年排污口封堵整治成果,对辖区河渠沿线的排污口进行再排查;组织开展全区城市黑臭水体回头看,杜绝返黑返臭;持续推进农村坑塘涝池整治收尾工作,加强西安市第四再生水厂生活污水处理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开展重点涉水企业、一般涉水企业、医疗机构现场执法检查,确保涉水企业水污染事故零发生;定期开展河湖控制断面水环境质量监测,提前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及时研判,提早应对。
截至8月底,辖区皂河闫家桥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标准,漕运明渠明光路断面和幸福渠十污上游断面水质达到III类标准,与去年同期Ⅴ类相比均大幅改善。全面完成国家级和省级共计26处农村黑臭水体的整治任务,并对已完成整改的4处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排查。
依法治污
管控土壤环境质量
紧盯土壤污染风险,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排查,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组织4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编制隐患排查报告和自行监测方案。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专项执法检查,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污处设施运行、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落实、土壤环境自行监测等方面的情况,依法查处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同时开展涉重金属及危废经营单位等土壤污染风险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企业土壤环境安全。加强土地用途变更土壤环境管理工作,组织完成3处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凝聚合力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未央区通过举办论坛、沙龙、发布“机会清单”等方式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着力推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探索“产能减碳”新路径,今年,未央区两个新建项目严格按照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并达到绿色建筑基本级以上等级,占比100%;截至5月底,累计建成投运充电场站6个,充电桩136根,超额完成月度任务。
(秦涛 李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