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陕西科技报
  本报讯 近日,由渭南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实施的渭南秦岭北麓华阴段、华州段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评估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标志着此次资源调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基础。
  渭南市秦岭区域华阴段、华州段境内有1处自然保护区(陕西省大鲵水生野生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森林公园(陕西省少华山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陕西省华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陕西省桥峪省级森林自然公园)、1处湿地自然公园(陕西华阴太华湖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1处风景名胜区(华山风景名胜区)、2处地质公园(陕西华山国家级地质自然公园、陕西华县少华山地质公园),境内河流峪道纵横、植被丰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
  2021年8月,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启动了华州段、华阴段秦岭北麓及潼关段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评估。历时一年时间,重点摸清区域内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分布状况,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档案、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为后续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专项调查工作提供依据。
  此次共实地调查整理秦岭北麓华州段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129科514属1192种,脊椎动物(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266种;秦岭北麓华阴段维管束植物129科538属1323种,脊椎动物246种。调查中,发现珍稀植物华山新麦草、紫斑牡丹等1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以及林麝、毛冠鹿等5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为后续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