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市泾阳县以生态建设、控污减排为重点,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大力强化环境监管,积极探索循环发展途径,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现如今,蓝天白云成了常态、绿色处处映入眼帘,“一湾碧水绕泾阳”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美丽泾阳绽放新颜。
系统治理严防严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这十年,泾阳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围绕“减煤、抑尘、控车、治企、禁燃”五个环节重点突破,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2016—2021年,全县环境空气持续改善,优良天数从148天增加到276天,PM2.5浓度和PM10浓度分别下降40%和48.48%。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拆改及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作,推进“气化泾阳”建设,共拆除600余台燃煤锅炉,全县63台燃气锅炉全部达到低氮排放标准。全县清洁能源得到大力推广,投资1.2亿元实施气化泾阳工程,实现全县9个街镇管网的全贯通,农村清洁取暖完成改造5.2万余户。完成学校、卫生院、养老院、镇政府等公共服务单位供气安装及燃气锅炉采暖改造64家,100余家工商业单位逐步完成用气改造。“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建材行业治理及重点行业绩效升级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声威建材2014年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水泥行业脱硝治理,2016年在全省率先开展窑头除尘器“电改袋”治理,冀东水泥、声威建材两家水泥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且均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2020年红旗汇石成为商砼行业全省首家环保绩效引领性企业,冀东水泥A级企业、声威建材B级企业均通过省级评审,另有安兴玻璃、民意建材等10余家企业对标AB级及引领性标准完成升级改造。11家重点涉气企业实现污染物在线监控,1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企业全部治理达标。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457辆,任务完成情况连续多年居全市前列。
河(湖)长制全力落实。全县设立县级河(湖)长6名、镇级河长11名、村级河长148名,实现了巡查管护全覆盖。
泾河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泾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泾河泾阳段国省控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III类水质考核要求,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市前列,2021年泾阳县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全市第一。
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完成全县农村7个“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规范化建设,完成污染源基础信息调查评估,县城及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全覆盖,达标率100%。
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多方筹措资金4634.58万元,积极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先后建成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8座,处理能力共2850吨/日,敷设污水收集管网30公里。已完成8镇1街办64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占全县行政村数量的43%。9处黑臭水体治理基本完成,完成卫生厕所改造6.4万户,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城市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2017年基本完成县污水处理厂(泾阳县冠业生物净化有限公司)扩容工程,日处理能力达到3.5万吨,基本满足城区污水处理要求。
矿山生态修复初见成效 这十年,泾阳县按照“重新布局、保护优先、规模开发 绿色高质”的总体要求,坚持“停产、整合、严查、修复、规范”十字方针,铁腕重拳抓整治、下茬立势抓治理,基本实现了采矿面积下降、矿山数量减少、矿山产能提升的目标。
自2009年开始,全县集中整治采石企业,由过去的143家采石企业消减到现在的18家。2016年,按照“三断三清一恢复”的要求和“4个不留”的标准,对原有18家采石企业57个采石点进行了全面拆除,彻底取缔。
这十年,泾阳县累计完成矿山恢复治理总面积13.6278平方公里,其中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面积11.2551平方公里(含陡立面修复约1.866平方公里),持证矿山企业治理面积2.3736平方公里,超额完成了下达的修复治理任务,促进了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改善。北部“旱腰带”从“机声隆隆、尘土肆虐”变成了“固土覆绿、绿意重回”。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