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梦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三个舱段,也是第二个科学实验舱,由工作舱、载荷舱、货物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起飞重量约23吨,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参与空间站组合体管理,货物气闸舱可支持货物自动进出舱,为舱内外科学实验提供支持。
后续,梦天实验舱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完成有关功能测试后,梦天实验舱将按计划实施转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做好迎接梦天实验舱来访的准备。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5次飞行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46次飞行。
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航天员迎来“三室两厅”的新世界。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介绍,梦天实验舱具有诸多的巧妙构思与精巧设计。
●最硬核:支持空间站更强科学实验 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的任务分工和定位不同。从对人的支持来讲,梦天实验舱的定位是航天员工作的地方,因此没有配置类似“天和”“问天”舱的再生生保以及睡眠区、卫生区。
从总体构型来看,梦天实验舱的肚子更圆,它由四个舱段组成,并采用了独特的“套娃”设计。工作舱在前端、载荷舱与货物气闸舱以“双舱嵌套”的形式与工作舱相连。最前端的是资源舱,也是对日定向装置和柔性太阳翼等安装的地方。
从支持应用任务来说,梦天实验舱作为“工作室”,是三舱中支持载荷能力最强的舱段,配置了13个标准载荷机柜,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可支持流体物理、材料科学、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实验项目,堪称天宫“梦工场”。
梦天舱舱外配置有37个载荷安装工位,可为各类科学实验载荷提供机、电、信息方面的能力支持,确保它们在太空环境下开展各类实验。
●最智能:货物自动进出“太空货运港” 如果将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比作“国际机场”的话,那么梦天的货物气闸舱就是空间站的“国际货运港口”。
以往在舱外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航天员出舱进行安装作业,受到航天员出舱次数、载荷数量与大小的限制。梦天实验舱所独具的载荷自动进出舱功能将进一步提高空间站进行舱外载荷实验的能力和效率。
在梦天实验舱内,配置了一台载荷转移机构,可以稳定地执行将货物从舱内送出舱外或将舱外货物运至舱内的任务。
载荷转移机构的运送能力达到400公斤、单次运送货物可以达到1.15米×1.2米×0.9米。这与航天员“带货出舱”的方式相比,货物出舱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还为在轨工作生活的航天员“减负”。
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上安装了一款方形舱门,宽度1.2米。舱门采用全自动弧形滑移设计,可以为货物进出舱提供宽阔的走廊,也是隔离舱内与舱外空间环境的关键设备,是我国空间站首次亮相的自动舱门。
●最酷炫:支持在轨释放微小卫星
梦天实验舱具备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的能力,将作为开放合作平台进一步增强空间站的综合应用效益。梦天实验舱上专门配置了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机构,能够满足百公斤级微小飞行器或者多个规格立方星的在轨释放需求,解决微卫星和立方星低成本进入太空的问题。
航天员只需在舱内把立方星或微卫星填装到释放机构的“肚子内”,释放机构即可搭乘载荷转移机构将小卫星运送至舱外。出舱后,机械臂抓取释放机构,运动到指定的释放方向,释放机构就会像弹弓一样,把小卫星弹射出去,实现在轨“放卫星”。
(据《人民日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