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立体化、生动化和艺术化的思政课
——“陕西乡村振兴口述史”社会实践项目侧记
  2022年7月,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汪永平带领学生,以“陕西乡村振兴口述史”为主题,深入考察了陕西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礼泉县袁家村、周至县水街和西安市鄠邑区东韩村。
  把课堂搬到关中土地上
  实践队伍采访了该地文旅产业的领导团队、普通村民与商户及游客,调研了其政策支持、创始人身上的企业家精神、致富密码及村民和商户的幸福感与满意度。师生亲眼看到了中国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乡村建设成就的认识,感受到了民众对自身生活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对政府的信任感和对国家未来的憧憬。
  把文章写在中国大地上
  田野调查完成后,实践团队完成了三份调研分报告与一份总报告。
  三地致富密码,分别为“无中生有”“水火相容”“变转乾坤”。领导团队创造性地利用关中既有的文化资源,开发关中特色小吃、呈现关中特色民俗、营销关中特色景观,让人们在极富怀旧氛围的场景中凝视与沉浸,从而获得特殊的自我愉悦感与审美体验感。凭借着人类超越苦难的天性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本能,致力于营造“看得见乡俗、留得住乡愁”的文化氛围,从而制胜市场,成为现象级的成功案例。
  党委政府及其带头人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市场化的眼光、不遗余力的政策支持、敢于试错的勇气。
  乡村振兴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在过去十年所开展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中,中国共产党以其固有的制度优势,举国之力,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这场最为引人注目的脱贫攻坚行动与乡村振兴运动。贯穿始终的是,国家与社会共生,政府与民间共舞,政界学界企业界及社会各个阶层共情,共同演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舞台剧”。
   把成果亮在国际展台上
  团队成果在“第八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上亮相。自2015年起,口述历史周已连续举办七届,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伊朗、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数千位口述历史同仁的参与,线上线下逾百万人次的互动,已成为中国口述历史界的重要年度活动。实践团队“把课堂搬到关中的土地上”“把文章写在中国的大地上”“把成果亮在国际的展台上”,推动了思政课理论的实践化、具体化和生动化,推动了思政课实践的立体化、多层化及艺术化,真正做到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做到了实践育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深入运用到推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
  

(本报记者 彭 军)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