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4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第三场,省发改委介绍“聚焦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有关情况。
10年来,我省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41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98万亿元,年均增长7.3%,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实现翻番。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煤化工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三次产业结构由9.5:55.9:34.6调整到8.1:46.3:45.6。县域经济年均增长7.7%,城镇化率提高13.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和9.9%。
省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迎军介绍,下一步,我省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他解读了四个“进一步”工作措施:进一步提升源头创新水平。在建设陕西实验室体系方面,优化完善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沿途下蛋”机制,打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航母级”研究平台。创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方面,依托中科院西安科学园、西部创新港等,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区、全链协同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型研发平台方面,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建设创新平台,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创新中心。
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离岸孵化”中心,引导各地市建设“离岸孵化”中心,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税收分成等模式。建设成果产业化基地,把创新嵌入23条重点产业链各环节,加强特色园区与“离岸孵化”中心联动发展,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县域协同创新,继续优化开发区,推动县域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提升孵化能力,充分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作用,支持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发展,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链条。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探索形成“一产业、一园区、一孵化器、一基金”模式,每个主导产业至少建立1家省级以上孵化器、设立1支创投基金。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探索政银保联动授信担保。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三项改革”试点,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抢抓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机遇,落实《陕西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实施数字产业培育、平台经济发展、工业互联网发展、智能工厂建设、产业大脑建设“五大工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