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政策解读
两份技术指南修订对规范碳市场有何意义?

  “针对前期暴露的技术规范繁杂、部分参数计算复杂、核算难度大等突出问题,此次修订坚持问题导向,为电力行业量身定做专门的核查指南,切实提高了碳排放MRV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一位业内人士在朋友圈转发时说。
  他所转发的链接是生态环境部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核算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核查技术指南》)。
  数据质量是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生命线。今年年初,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曾刷爆“碳圈”,引起广泛关注。那么,这两份技术指南的修订对于规范碳市场意义几何?
  两份技术指南修订了哪些内容?
  对于两份技术指南优化修订的内容,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在答记者问时介绍,《核算报告指南》压缩核算技术链条,删除非必要参数;化繁为简,将需要复杂换算得出的数据替换为直接计量数据;借鉴欧盟碳市场和试点碳市场经验,通过强化过程管理防止数据篡改等。
  而《核查技术指南》则强化了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核查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效促进企业建立和运行内部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要想知道为何要修订核算、核查技术指南,必须先厘清这两个概念。
  核算,是对企业碳排放量进行测量的手段。碳排放量的测量方法主要为两种:一是基于核算,二是基于连续监测。相关数据会体现在碳排放报告中,为有关部门计算和清缴碳配额提供依据。
  核查,属于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MRV机制,即监测(Mon-itoring)、报告(Reporting)、核查(Verification)。这一机制中,监测和核查正是比较容易出现造假的环节。
  可以看出,核算在前,核查在后,二者缺一不可。生态环境部在2021年全国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自查以及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建设运行情况评估等工作发现,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核算与核查规范,增强透明度,接受各方监督。
  内容修订会起到哪些作用?
  碳排放数据核算与核查是决定碳市场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技术性偏强,这也意味着对相关人员的从业门槛也会偏高。还有,工作量集中、技术规范繁杂、核查任务繁重也是核查工作面临的一些客观情况。
  因此,《核查技术指南》将“提高核查工作效率”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核算报告指南》也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精简。例如将需要多个计量表度数、通过复杂计算的“供电量”,替换为可直接计量的“发电量”,并增加上网电量作为报告项用于日常监管与校核。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对“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的修改。
  为倒逼更多企业选择优质煤,减少碳排放,2019年12月底,生态环境部要求采用实测值,以更真实地反映排放量;没有实测值的企业,按官方公布的缺省值(即一个固定“高限值”)计算。
  一方面,非常规燃煤机组规模和排放量普遍偏小,技术和管理能力有限,开展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的难度相对较大。另一方面,现行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明显高于非常规燃煤机组实际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使得部分非常规燃煤机组碳排放量核算结果“虚高”。
  此次修改针对全国碳市场机组数量占比1/3的非常规燃煤机组,给出更接近同类型机组实际水平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既确保了数据质量,又简化了核算环节,减轻企业技术和管理压力。
  碳市场数据管理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准确核算、核查企业排放情况是碳市场建设发展的关键,需要各方都履行好主体责任,建立起信息公开透明的机制,将数据造假弹性空间、寻租空间降为零。
  从监测角度,相比于核算法,连续监测的方法可避免核算过程人为因素干扰造成的数据失真,“应推进建立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碳排放计量技术体系,通过监测技术手段,来保障碳排放计量数据的合规、准确、真实与完整。”某在线监测设备公司技术总监谢涛表示。
  各地也在连续监测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例如,2021年5月27日,国内首个电力行业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在江苏正式上线,不仅第一次精准计量出了火力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实现了碳排放的实时监测。
  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也发布了《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聚焦区域、城市和重点行业三个层面,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到2022年底,探索建立碳监测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发挥示范效应,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监测支撑。
  从立法角度,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学之认为,相较于欧盟完善的MRV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缺乏法律效力等级高的MRV基础性法律。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属于部门规章性质,对地方政府和企业执行的法律强制性不足。
  数据质量是影响当前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控制成效的突出问题,而碳市场又是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相关政策的不断修订完善体现了生态环境部对维护市场制度权威的坚定信心,保障交易公平的坚强决心,维护市场稳定的良苦用心。碳排放核查及管理未来必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

(据《中国环境网》)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