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上网排名前三的目的为网上学习、听音乐、玩游戏。观看短视频位列第五,比例较2020年有所下降。面对这些变化,未来家校社需要如何协同,才能进一步防止学生沉迷网络?
未成年人看短视频的比例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逐步落地落实,家庭教育指导咨询服务和相应活动在各地普遍开展,更多家长意识到了关注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一些媒体也积极引导父母关注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父母陪伴的时间更多,对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管束更严格。另外,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布置更加灵活多样的作业,提供更丰富的课后服务,使未成年人有了更多实践学习和活动的机会。
不容忽略的是,《报告》显示,玩游戏仍是未成年人第三大上网活动。虽然未成年人观看短视频比例降低,但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防止网络沉迷仍然任重道远。这需要家校社各方共同参与,加强交流与配合,从而引导未成年人善用网络、健康上网。
要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状态。一方面,家长需要增加陪伴子女的时间,关注子女的身心发展状况。通过共同阅读、共同出行、共同进行体育活动等多种途径,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情感需求和当前青少年的热点话题,了解其上网的目的、动因和行为表现,从而对其网络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加以引导。另一方面,学校也需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并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通过家长会、家委会等大范围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流行趋势等;通过与家长的单独沟通,使家长了解子女的在校行为活动、电子设备使用状况等;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咨询活动,引导家长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帮助家长了解科学的育儿方法、亲子沟通方法等。
要为未成年人营造多彩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学校教育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等,并丰富课程和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更多全面发展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支持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而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安排好孩子的日常起居,主动在家庭中进行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活动,通过共同活动培养高尚志趣,从而避免孩子沉迷网络。家长更要以身作则,管理好自身的上网行为,为孩子做好健康上网、适度上网的表率。
要重视未成年人的信息素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是防止网络沉迷的有效途径,要引导未成年人意识到网络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并加以合理利用。对于学校,在开足开齐信息科技课程的基础上,更要利用学校特色资源,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探究的能力等。对于家长,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培养筛选适宜资源、有目的地获取和管理资源、辨别信息真伪优劣等能力。对于社会,则应加强监管,为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工作筑好坚实的“防火墙”。
(王轶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