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发生后,19%—74%的患者会出现疼痛。其中,老年人卒中后疼痛发病率达25%—
50%,严重影响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这是由于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功能失衡导致的、以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感觉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一般在卒中后几天内出现。
应对方法:临床上,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常推荐服用相关药物以缓解不适,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于缓解患者疼痛也有一定效果。
痉挛相关性疼痛。指卒中后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以及肌肉挛缩而引起的肌肉疼痛,呈持续或间断的肌肉酸痛和牵拉痛,多在痉挛加重时产生。
应对方法:在卒中急性期,照护者应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卧位肢体摆放,防止关节挛缩。
卒中后肩痛。卒中患者在活动肩关节时可产生疼痛,其中上肢上举或外展时痛感较明显。卒中可导致肩周肌群无力、肌张力低下,且由于肌肉力量失衡,将引起肩胛骨位置改变,诱发肩关节半脱位,甚至肩袖损伤。
应对方法:肩痛早期,患者可准确定位疼痛,通过体位改变或制动来缓解疼痛。但随着病程延长,疼痛可累及整个患侧上肢,包括远端肢体,且患者常无法准确定位疼痛。针对这种情况,除药物疗法外,还可利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指卒中后患侧上肢肩关节和手部关节疼痛、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血管运动性改变(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温增高),晚期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应对方法:除应用药物外,早期也可采取运动想象疗法(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改善疼痛。在进一步的治疗中,可通过挤压按摩,主动的关节活动、等长肌力训练等控制患肢水肿。
卒中后头痛。这类疼痛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血管性头痛以及抑郁、焦虑引发的心因性头痛。卒中后头痛可急性发病,也可隐匿性发生。头痛范围可能从局部到全头,头痛性质可以是钝痛、刺痛或压迫性疼痛。
应对方法:患者可通过物理治疗
缓解头痛,如理疗(热疗、超声波治疗、电刺激治疗)、姿势训练、手法治疗等。护理人员还可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如听音乐、冥想、放松训练等。
(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