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物所)研究员刘光慧课题组、研究员曲静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张维绮课题组合作,首次发现年轻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亚家族在细胞衰老过程中可被再度唤醒,提出了古病毒复活介导衰老程序化及传染性的理论,以及阻断ERV古病毒复活扩散以实现延缓衰老的多维干预策略。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细胞》。
利用团队建立的不同衰老研究体系、结合高通量链特异性转录本测序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研究人员发现,衰老细胞中表观遗传去抑制(如异染色质减少)导致基因组中ERV的转录激活并翻译出病毒蛋白,进而包装成为病毒颗粒。一方面,衰老细胞中ERV的反转录产物通过激活cGAS-STING天然免疫通路诱发细胞衰老和炎症;另一方面,衰老细胞释放的ERV病毒颗粒可通过旁分泌或体液介导的方式在器官、组织、细胞间有效传递并放大衰老信号,最终使得年轻细胞因受“感染”而老化。
机制研究表明,ERV反转录产物在宿主细胞胞浆中的出现,会激活初始细胞及被感染细胞中固有的病毒防御机制。这种本能的细胞抗病毒反应意在降低病毒的损害,然而恰恰是这些防御性机制促进了细胞早衰。
论文第一作者、动物所助理研究员刘晓倩介绍:“通过对ERV古病毒潜伏、复活、细胞间传递等不同生命周期环节的解析,我们开发出有效抑制ERV古病毒复活及清除病毒颗粒的干预策略,即通过发展基于靶向ERV调控元件的CRISPR基因沉默体系、靶向逆转录酶的小分子抑制药物、靶向病毒包膜蛋白的中和抗体等技术,阻断ERV的转录、反转录、病毒级联感染等多个环节,进而延缓组织和机体衰老。”
该研究系统定义并揭示了衰老诱导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复活(AIR-ERV)可以作为细胞、器官乃至机体衰老的驱动力及度量标志物,为衰老的程序化、级联放大和可干预性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为人类衰老的科学评估和预警、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的线索和思路。
(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