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疫情也不稳定,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就医是个大事,不过,咱铜川的北中医云上诊疗系统的建设,让我们少跑了很多路……”王大爷指着手机说。
铜川市卫健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应用全新互联网技术,大力推进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优质资源下沉,惠及更多民生。
智慧医院建设让患者更便捷 走进铜川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人工智能医疗导诊机器人“小胖”亮起7英寸的显示屏,全天候解答患者的医疗咨询,还可以在候诊期间给患者们带来快乐;住院部内,糖果、茶水、小食品、书籍、慢病诊疗包、英文版报告单、免费婴儿床等优质服务一应俱全,甚至还贴心地开设了儿童作业吧,充分满足广大患者就医配套需求;取药更是节省时间,医院的“智慧药房”引进了自动发药机系统,仅15秒便搞定一张处方药物,一年下来基本能够实现“药先到,药等人”,调配准确率高达100%……
这些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更有获得感的设施是铜川市智慧医院建设中的一个模块。融入了绿色医院、人文医院设计理念,引入高标准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先进的物流系统、全方位的净水系统,美化、绿化、靓化工程超前设计,为患者和医务人员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医疗环境。“铜川市人民医院成为铜川地区规模宏大、设施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绿色环保现代化综合医院,正式迈入智慧医院的行列,入选铜川市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平台,走在了全省前列。”铜川市人民医院一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智慧医院建设除了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模块,还包括以电子病历为核心、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模块及涵盖了物资、运营、科研、面向医院行政管理者的智慧管理模块。铜川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让医院运行更加绿色环保、高效安全是我们的追求。”
据介绍,为了保障后勤安全,铜川市各大公立医院引进了先进的管理软件,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故障、事故等事前危机预警,防范于未然;医院行政楼设有智能管理中心,整面墙是一个大屏幕,上面显示了各种数据和信息,可集成整个医院的设备运行情况、统计当天门诊数据、24小时监控医院的每个角落、实现一键报警、智能照明等中央自动控制。通过环境绿色节能管理系统,可将门诊大厅、医生办公室、公共走道等区域的环境控制纳入其中,实现对管控区域内的温湿度变化、空气质量变化实时检测,最大程度实现绿色节能。
“云上医院”以“智”提“质”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4G/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医疗信息化的结合,正在催生新的智慧医院建设业态,智慧医院建设进入“云时代”。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是西北地区首家采用全业务云架构建设智慧医院信息化系统的“云上医院”,构建了集合医、教、研、防、药、险、康、养的全新互联网医疗生态,以“智”提“质”。
进入“云上医院”时代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新的决策仓系统图形化界面展现医院运营数据,给医院管理层提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决策依据。医院信息系统稳定性、数据安全性以及系统访问效率极大提高,医院信息系统运维难度下降。将信息科人员从繁重的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专职研究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服务医院临床科室。
2021年6月份,按照全市智慧城市工作建设要求,铜川市卫健委启动铜川市智慧医疗项目建设,主要围绕全市智慧医疗服务平台进行打造。根据服务对象,铜川市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分为智联网平台(用户端)和移动医生工作平台(医生端)两类。“目前,铜川全市538家基层医疗机构(及二级医院)和矿务局中心医院、北中医孙思邈医院、铜川市人民医院3家三甲医院系统上线智联网平台。总注册人数超二十万人次,云医声总注册用户四百余人。通过云化先进技术替代传统建设模式,切实实现了医院产能、效能双提升,实现了创新、提升、惠民的目标。”铜川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智联网平台为居民提供就医全流程的“互联网+”服务,包括智能导诊、预约挂号、诊间支付、电子健康卡、住院管家、健康档案等众多功能。出行之前,患者线上找医生咨询病情,简单的问题不再需要去医院,直接在网上进行就诊,或者通过手机查询预约相关医院的专家资源,就医后,患者也能及时查询所就医医院的检查报告等健康信息;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我是提前在网上预约挂号的,与过去相比省去了排队挂号的时间。而且还可以跟随导航轻松找到诊室,真是太便捷了。”铜川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对记者说。
在铜川就医,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完成预约诊疗、在线复诊、在线续方、移动支付、送药服务、诊后随访、网约护理、医疗信息推送等线上医疗过程,患者健康的在线管理、在线教育,实现健康服务从“治病”向“治未病”转变;通过远程会诊、协作门诊、远程查房、远程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向就诊患者提供在线图文咨询、诊后健康服务;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指导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让基层社区和偏远农村地区的居民获得及时、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断加强医院与健康服务体系的互动,扩展医院的辐射边界。铜川市卫健委将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资源匹配,全力打通老百姓就医流程优化的“最后一公里”。
互联互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服务于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于百姓,不断增强和提高群众就医和健康管理的获得感和参与度,一直是铜川市信息化建设的攻坚方向。自2016年起,铜川市统筹谋划,围绕区域卫生信息试点平台打造,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三大数据库,建立起全省首个地市级通过互联互通测评(三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自主研发了电子档案调阅系统和卫生健康数据监管平台,对妇幼、慢病、计免等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撑。截至目前,共开放健康档案81.4万份、全员人口数据82.59万份、病历965.1万份,总数据量10288万条。640个医疗机构完成应用对接,接入率95.52%。完成市级政务数据健康档案数据类的对接上传,共开发档案信息、慢病管理、妇幼管理等数据接口8类251个字段。
“幼儿园开学时要查验预防接种信息,我们把这些信息都录入到健康铜川服务号里,实现了预防接种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和信息的互联互通。”铜川市卫健委一名工作人员说。
不仅如此,依托健康铜川信息平台,铜川市智慧医疗实现了个人健康档案查询服务、健康档案调阅授权管理、计划免疫接种证在线查验、计划免疫预约、慢病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电子健康卡应用、母子健康手册、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在线申领等十余项便民惠民服务应用。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增强了患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移动护士站、智能护理交互大屏、智能呼叫和智能床头交互系统等智慧化的病房设施的应用,改善了住院感受,患者满意度极大提高。“我用手机扫一下床头二维码,就能查出就医费用清单。做完检查手机就能看到检测结果,多功能自助取片机前直接打印胶片报告。”带父亲看病的赵先生感叹着就医新体验。不仅如此,依托云平台,医办、护士工作站、缴费窗口、医保结算窗口等访问后台业务的时间明显缩短,业务处理效率更高,大大缓解了患者就医的“三长”现状。
“当然,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我们医院移动医生工作平台不仅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预约挂号排班、号源管理、预约服务查询、诊前病史查询等诊疗前服务,还可通过云医生APP,帮助医疗机构完成在院患者管理、语音查房预记录、危急值提醒、跨医疗机构远程协同、在院患者信息查询(包括在院患者的医嘱、费用、体温单等信息),医学科普文献和医学指南查询等。”铜川市人民医院一工作人员说。
科研成果惠民生
“近日,我们医院依托孙思邈研究院的科技研发平台,推出了新冠病毒感染预防方及避疫香囊健康组合,现阶段下可以有效缓解大家可能出现的心理焦虑,增强免疫力。研发申请使用解毒清肺颗粒等5个疫情防治用中药院内制剂,疫情期间配送中药预防汤剂2.5万余袋。”北中医孙思邈医院院长助理祁烁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铜川市卫健委引领公立医院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面向临床实际需求、医研学产相结合的医学创新体系。作为全市唯一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始终坚持科学构建医院全过程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重点打造中医特色凸显的优势学科、专科,形成了党建引领院建、管理规范运营、科教培育潜能、专科提升内涵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医院在2021年度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国考”A级,挺进“全国百强”;2022年医院牵头筹建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病专业委员会,开创了铜川市牵头全省专科发展的先河,确立了全省甲状腺病诊治领域的引领地位。
据了解,该院丁治国院长团队研制的“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外敷及内服中药验方”科技成果实现转让,书写了铜川市卫生健康系统科研成果转化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了全市医疗科技成果转化“零的突破”。
此外,铜川市妇幼保健院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案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和桡动脉置管案例、PICC置管术案例等新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填补了全市空白。
近年来,铜川市注重科技资源的集中高效配置,基于重点实验室、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病房等基础单元,建设医研企协同创新基地。2022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成功获批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转化示范基地——铜川医疗人才基地和丁治国博士(后)工作站。铜川市人民医院扎实推进“科技兴院”步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科研水平,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临床带教、理论教学等工作,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
铜川的医疗系统,正乘着科技的东风,向质的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 冯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