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一种消化道检查技术。目前,超声内镜分为电子超声内镜和机械探头扫描两种类型,即在内镜下直接观察消化道病变的同时,可利用超声探头实时扫描,获得胃肠道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
临床哪些情况适合做超声内镜?
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胃肠镜检查中发现的一些表面黏膜完好的隆起性病变时,可通过超声内镜扫查是壁内病变还是腔外压迫,还可根据起源、大小、回声特点、与周围组织血管关系等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下一步治疗。
消化道肿瘤。超声扫描可以观察病变处的消化管壁结构变化,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及范围、与周围邻近器官的关系、周围血管和淋巴结侵犯情况,为肿瘤分期和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胃肠道淋巴瘤。对于淋巴瘤的疗效判断和早期复发监测,超声内镜也是重要工具。超声内镜可以在深度观察病灶的基础上,进行活检或穿刺取病理,以便进一步诊断。
胰腺疾病的诊断。而超声内镜可以发现几毫米的微小病变,通过对病变的形态、内部的回声等情况的分析能够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当肿物或者占位性质不明时,还可进行细针穿刺活检,直接获取细胞和组织条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胆道疾病的诊断。正常人的胆道就像一棵树的结构,俗称胆树,由肝内到十二指肠乳头,由分叉到主干道,形态自然,管腔通畅。正因胆道结构复杂,解剖位置隐匿,部分影像学检查无法精准定位胆道病变原因和位置。超声内镜的扫查可沿胆管从肝内一直追踪到末端开口,动态跟踪扫查来初步判断病因,并在需要时穿刺活检。对于影像学未发现的胆结石,超声内镜的敏感性在95%左右。
十二指肠壶腹部病变的诊断。十二指肠壶腹部的病变包括良性结构性疾病和肿瘤等。CT和磁共振对于壶腹部疾病的识别能力相对偏弱,对于非显露型的壶腹部病变或者胆胰管末端的病变,需要借助超声内镜的近距离动态扫查来发现和鉴别。
纵隔病变的诊断。超声内镜进入消化道腔内第一站是食管,因此对于纵隔、心脏周围、大血管等的扫查也有“近水楼台”的效应。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纵隔占位性病变时,可以通过经食道的超声内镜进行扫查,观察病变回声情况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合适病灶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直接获取病变细胞,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超声内镜下微创治疗。重症胰腺炎往往更多采用经皮穿刺引流,患者腹部经常有多根管子留置,对生活和社交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微创治疗的发展,现在这些局部并发症在离胃壁距离较近的位置可以在超声内镜引导下放置支架进行内引流,实现微创又安全的治疗;还有部分胰腺良性囊性肿瘤患者可以通过超声内镜引导进行囊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或消融治疗,使许多患者免除了手术和频繁复查之苦。还有很多肿瘤阻塞胆总管无法正常引流的患者,腹腔肿瘤晚期癌痛难忍的患者,均可以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进行胆管穿刺或神经阻滞治疗来减轻症状,以改善存活时期的生存质量。
(冯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