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孙欣 记者 王卫洲)近年来,渭南华阴市瞄定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核心劳动素养,着力打造教育教学“第一课堂”、课后服务“第二课堂”和校外实践“第三课堂”全方位劳动教育模式,为“双减”赋能。
培基固本,夯实“第一课堂”。全市各中小学严格对标中小学劳动课程标准,积极向学前幼儿延伸,建构起“学前幼儿感知劳动、中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性劳动和情感体验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课程体系。引导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生活习惯,在劳动中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加强劳动课程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课后拓展,丰富“第二课堂”。各中小学结合“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设置“袖珍种植园、口袋农场、寸花园、盆栽区”等劳动教育实践种植点。华岳小学将劳动教育与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一体两翼,五育融合、多元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
校外创新,延伸“第三课堂”。全市各中小学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作用,引导家长主动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作者,帮助孩子每年有针对性地掌握1—2项生活技能,引导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华阴市岳庙初级中学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各种食物,不仅实践了生物学知识,又感受到劳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