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重在体验
  全国政协委员王亚平是我国首位“太空教师”,今年她带上全国两会的提案,与青少年科学素养相关。她提出,要让科普工作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多用新方法、新技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近日也表示,要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助力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建设。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需要储备青少年科技战略人才。但是在一些地方,科学教育成了“书本上的科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地方,科学教育被等同于科技竞赛,出现功利化倾向。王亚平所说的“体验”,正是科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
  王亚平和同事们在太空中的授课,就用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拉近了科学与青少年的距离。加强体验,方可让人窥见科学的神奇。磕磕绊绊,失误失败,也是科学探究中的常态。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让他们在体验中明白,一个问题的背后还有一系列问题,探索没有止境。
  重体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有理念,还有能力。要给科学教师提供教学模式转变的抓手,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各种资源,教他们启蒙和正确引导青少年热爱科技、热爱创新。
  重体验,不能局限在学校里。要到更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中体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企业的创新工厂,博物馆、科技馆……这些场所都应向青少年敞开大门,成为他们的科学体验地。科学家、高校教师、企业研发人员、文博场馆的科教人员等,也都应该成为青少年的科学体验“引路人”。
  重体验,不能简单“依葫芦画瓢”。不是让青少年按照既定步骤完成任务,而是让他们保持开放心态,在探究中、在项目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更多问题。要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并长期坚持,保持好奇,持续求索,攻坚克难,把科学精神融入其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多个领域的代表委员都在关心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这也体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种可喜的局面未来应该进一步强化,因为调动资源,形成合力,方能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张盖伦)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