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晶)4月20日,省科协联合省发改委、省科学院、商洛市委市政府在商洛市柞水县举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冯起出席论坛。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出席并讲话,商洛市委副书记赵晓宁致辞,省科学院副院长陈怡平主持论坛。
李豫琦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商洛考察调研时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出重拳开展各类专项整治,用实招推动监管效能提升。
李豫琦强调,省科协充分发挥人才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探索秦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模式,建成全省首个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类院士专家工作站,围绕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形成推动院士、专家为代表的高端科技领军人才创新保障机制。他要求,要聚焦秦岭生态保护和特色产业发展转型,围绕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农业产业效益提升等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精准开展科技资源和科技信息推广应用,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全域科普,坚持科技赋能,多渠道、多途径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服从和融入“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积极建言献策,为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赵晓宁指出,要竭尽全力保护大秦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努力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同时,要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定位,聚力打造中国康养之都、高质量发展转型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区“一都四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彭建兵院士作《秦岭生态保护基础研究思考》报告,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理论角度指出秦岭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出生态资产是抓手、生态效益是出口、经济效益是落脚点,实施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优化秦岭北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保护、气候调节、碳源汇集、水汽净化等生态屏障带功能,提升生态服务系统功能,保护秦岭北麓碳汇功能。
冯起院士作《国家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报告,以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思路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发展过程为主线,提出国家公园建设的可持续模式,结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的区域化实施与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水资源涵养、生态资源能源安全、建设西北区域创新高地等方面,发挥基础性、主导性的战略科技支撑作用。
尹伟伦院士作《秦岭山脉绿色林业发展战略思考》报告,指出秦岭涵养黄河和长江,森林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实现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生态资源价值的重要途径,要把森林资源全面转向充分发挥生态功能优势,提高以生态建设质量为目标的林业发展机制,实施森林资源科学化制度化经营管理模式,推动林业绿色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西北大学岳田利教授作《秦巴山区特色食品资源加工利用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围绕富硒食品、茶、食用菌等秦岭特色食品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提出推动科研机构、企业、平台协同创新,强化科技、产业、生态康养融合发展,强化多元融资,强化多层次多领域人才支撑等政策建议。
论坛聚焦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通过专业学术研讨、专家交流座谈,宣传展示了秦岭区域在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理论成果,增进了合作交流,汇聚了创新资源,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
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俊华,省林业局副局长昝林森,商洛市副市长孙举恒出席论坛,省发改委秦岭办、省级学会、涉秦岭六市有关部门、企业领导专家150余人和线上4100余人次参加论坛。此外,省科协聚焦秦岭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特色产业发展等,组织开展了“秦岭生态系统服务与中央水塔安全”等分论坛活动和专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