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是一种理解,一种过程,一种体会,一种道理。人世间,每个人一生不同的经历当中,都会遇到不少大大小小的道理。虽然受环境、智力、文化、性情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人懂得的道理会多少不一样,迟早不一样,深浅不一样,但是,熬过了一定的岁月,许多道理也就自然懂了。
比如,“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道理,也许你都懂。从摇篮到坟墓,谁都无法逃避。人这一辈子,生命有长有短。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尽心尽力地填满这个过程,只计较或太计较结局就失去意义,就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其实,十有八九的人都与伟大无缘,要紧的是对生命这个过程的丰盈。平凡之人,如果实实在在地对生命的每一天负责,身体健康,没有疾病;无灾无祸,出入平安;父母双全,婚姻幸福;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还有什么不满足、想不开?
比如,“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个道理,也许你都懂。人生,哪能样样如意;生活,哪能样样称心。在我们的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总是占了绝大部分。这些事情,并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现实往往与理想差距很大,甚至背道而驰。因此,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种历练,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但是,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心动万物动,心静万事安。过好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的事,看淡得失、静安我心,得之我幸、失之我认。这样,就会感到庆幸,心存知足,懂得珍惜,不至于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困扰。
比如,“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道理,也许你都懂。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行孝要及时”。小时候,只会说句爱父母,倒也无可非议。大了,对父母还不以为意,就说不过去。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教育我们成人,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孝顺,就要及时孝顺,实际上呢?忙于功名,忙于利禄,忙于权势,忙于尊位,多少次有心无心把父母晾在一边?殊不知,一声问候,一次闲聊,一次陪伴,一顿晚餐都是给父母的慰藉。当我们想去爱父母时,想去陪伴父母时,父母也许没有站在原地。
比如,“爱人要分外珍惜”这个道理,也许你都懂。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婚姻就像是一个精美的杯子。开始的时候,你不要被它外在的光怪陆离所迷惑,你要审慎地去遴选。后来,你对待它的态度就非常重要,一个结实的杯子,是呵护出来的,你用爱去细细擦拭,它就会释放出润目的光泽。”既然选定与那个人同行,就要好好把握,好好珍惜。我们总在有意无意中伤害对方,不包容,不理解,不尊重,不交流……随便一个“不”,就可能让“精美的杯子”变成一堆扎手的碎片。我们不妨这样想,那些不珍惜感情的人,最后收获了幸福吗?恩恩爱爱,长长久久,也许注定平淡,也许会有无奈,至少还可以守望一份甜蜜的快乐。
比如,“钱财乃身外之物”这个道理,也许你都懂。平心而论,我们都喜欢钱财,都希望钱财能一天比一天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可是,钱财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任何人可以带走的。古人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只要不断努力,哪怕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至少方向没有错。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乃是借一己之力的发挥,能够对社会多少做一点贡献。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努力去经营,靠诚实和智慧挣钱,造福于自己和亲人,也算不负此生。
还有很多很多道理,也许你都懂,问题是,你得趁着年轻,早早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