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环境要素保障,紧扣企业发展需求,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做好总量指标、碳排放等要素保障服务;出台2批《咸阳市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对19种情形的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
这些都是咸阳市生态环境局以法治保障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缩影。
今年以来,咸阳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深化“绿色服务”,聚焦企业、项目建设中的瓶颈,主动对接、靠前服务,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纾困解难,当好企业“暖心人”是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的理念 在常态化的服务走访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了解到,位于武功县工业园区内的4家食品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有机废水,且需要依靠添加氮源优化进水浓度,成本较高且收效甚微,这一现状也成了企业的烦心事。
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咸阳市生态环境局武功分局主动对接、上门服务,创新实施“限值排放”政策,每年为污水处理厂和4家食品制造企业节约成本70余万元。
去年以来,咸阳市生态环境局把执法监管与“三送一解”活动紧密结合,以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为抓手,将环境普法融入日常执法,并延伸到规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环境问题,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各类环境问题,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规范执法,当好企业“守护人”是市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的原则 针对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咸阳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排查、全面整改,采取一系列得力举措,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加快绿色发展。
完善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制定《咸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梳理了承担的170项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事项。出台《咸阳市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涉及10类228项,实现对不同领域不同违法行为全覆盖,杜绝弹性执法。
坚持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将144家纳入正面清单,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要求,统筹整合检查对象的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环境管理水平、守法状况、信用评价、信访投诉等信息,设置差异化检查比例,推行一次行动完成多要素执法任务的“一体化”检查模式。
创新实施“智慧+监管”方式,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管,充分发挥污染源在线监控、排污许可证管理平台、环境网格化监管、大气热点网格、用电工况监管系统及无人机执法巡查检查等科技手段,逐步向“不见面执法、非现场执法”转变,实现“环境更好、打扰更少”。
用心用情,当好企业“贴心人”是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的诺言 实行局领导下基层接待,邀请环保专家“手把手”帮扶,对企业环评办理、排污许可、固危废申报、绩效升级、自动监控在线运行、信用修复等内容采取“以点带面、线上线下”的一对一指导。市生态环境局以“企业接待日”活动为工作起点,在服务企业上出实招。
深入企业36家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环境治理问题54个。根据企业反馈的共性问题,组织企业进行法律法规培训2次、开展送法入企3次,推出“线上解答”1期。
针对企业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通过“咸阳生态环境局”微信公众号,制作推送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大礼包25期,对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审批、监管服务等方面进行公示解读,实现生态环境领域惠企政策直达企业,做到应知尽知。去年以来,帮助7户企业争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7815万元,推动企业发展和生态环保双赢。
(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