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创原”是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近年来,延安大学积极融入全省秦创原驱动平台,打造秦创原(延安大学)创新促进中心,在服务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方面积极发力。
自秦创原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延安大学紧抓机遇,依托学校特色优势科研领域,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引领,统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学校成立了秦创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秦创原(延安大学)创新促进中心专门机构,出台了《延安大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作方案、《延安大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改革》实施方案。学校提出了秦创原建设“1332”实施方案,即围绕与延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建1个大学科技园(一园五基地:科技成果研发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辐射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打造3支秦创原科技创新队伍(“新双创”队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科技经纪人”队伍);联合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3类协同攻关合作单位,围绕省市重点产业链,联合共建共享技术研发平台、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2类重点研发平台,聚力在煤油气资源绿色开发与高效转化利用、新材料、新能源与储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生物与药物资源开发、人工智能、智慧医疗、公共卫生、文化与旅游产业等重点与特色产业链上打造创新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开创校地校企联合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格局,促进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三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横向项目数量及经费均实现大幅度增长;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32项;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6个;发明专利授权50余件。“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水凝胶面膜基布制备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油田系统”“低阶煤热解气化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特色药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食药用菌栽培与加工技术”等一批重点成果实现转化;打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陕西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基地、乡村发展研究院、黄土高原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陕西省能源大数据智能处理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研究基地和智库,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据了解,学校设立了秦创原专项建设经费,建成了秦创原(延安大学)创新促进中心,设立了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学校已将现有可转化科研成果全部导入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即将接入省平台。中心设有创新成果展示区、红色智库展示区、路演区、洽谈区等科技成果交流研讨场所,积极推动延安大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建设。
当前延安大学正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在秦创原建设中努力做到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谱写新篇章。2022年以来,“煤炭分质高效转化利用技术”“资源药物产业化与心脑功能药食产品”“水体细菌快速检测试剂研发与产业化”等多个团队获批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团队。2021年8月,延安大学科研团队的“植物多糖类水凝胶无纺布”科技成果在长武县落地。未来,延安大学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实施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战略,聚力打造陕北地区创新新高地,助力老区高质量发展。
(记者 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