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展”现风华 述说丝路的故事
  “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强调了博物馆在增进人的福祉和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将博物馆与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及社会的团结包容结合起来。
  据文旅部消息,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有博物馆机构5700余家,藏品数量4600余万件,是当之无愧的博物馆大国。陕西犹如“天然博物馆”,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全省522家国有文物收藏保管机构收藏可移动文物7748750件。
  博物馆是时代与历史的镜鉴,记录着历史,也引领着未来。










  文物是历史文化精神内涵的载体,作为文物收藏机构的博物馆只有通过推出一个个展览,才能让公众开启文化之旅,洞见历史,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
  近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相继举办了多场与丝绸之路主题有关的展览,全方位呈现了作为世界东方文明之都、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历程。
  货币中的丝路故事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而作为丝绸之路的见证者,丝绸之路上的钱币一直伴随着古丝绸之路的兴衰不离不弃。在大唐西市博物馆中,有一个专题陈列展览“货币中的丝路故事”,展出了来自古丝绸之路沿线48个古国近2000枚金属钱币。这些丝路钱币涵盖了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走进“货币中的丝路故事”陈列展,各式各样的金银古钱币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古钱币从时间上,涵盖了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以至于近代的阿富汗、伊朗王国等;从地域概念上讲,它涵盖了欧洲地中海沿岸,中亚、西亚、南亚、阿拉伯,最后到达中国长安。
  随着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不断增多,在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金银铸币是一种主要的结算方式。由于贵金属体量小,便于结算,并且世界各地都承认金银的价值,这种货币逐渐成为了跨越国家、地域和文化的贸易行为的通用货币。而这种金银货币可以当成贵金属来对待,既可以留存,也可以熔化做成别的东西。
  丝绸之路是贸易之路,贸易之路就等于钱币流通之路,所以钱币是丝绸之路历史最直接的见证者,在东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风靡欧洲的“中国制造”
  巧夺天工的牙雕制品摆件,色彩绚丽的各式扇子、珐琅器、漆器……2022年7月15日,由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北京坤远文博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两端——海上丝路的东方与西方”特展在西安开幕,展览共展出文物163件(组),让观众通过精美的文物展品和复原场景,在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中,感悟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及影响,感悟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繁荣的意义。
  去年展览开幕时,具有中西“混搭”风格的展品——深浮雕庭院人物象牙信插,就是典型的西式用品,中式纹饰。信插采用壁挂式,中空放置信件;器身雕着亭台、渔舟往来和市井生活等不同主题的中国庭院人物纹饰,并装饰西方洛可可花卉纹样。信插整体的视觉构图是西方的,但图像的内容却是中国的,这在外销艺术品中十分常见,再现了西方社会对于东方生活的美好想象。
  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作为展现国内外艺术珍藏和历史文物的艺术博物馆,围绕“海上丝绸之路”这一主题,以“中国制造品”为契合点,深入发掘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通过更多元化、更生动、更活泼的展览形式,更好地服务公众,让文物“活”起来。
  长安丝路东西风
  “汉代的兵器、唐代的点心、西域骆驼、汉人的马、丝绸之路上的丝绸和瓷器……来自西北五省区12家博物馆的140件文物珍品在西安亮相,十分难得。”提起6年前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那场“长安丝路东西风”文物展,西安文化学者周虎子赞叹不已。
  此次展览分为“凿空西域”“佛陀东来”等四个单元。分别展示汉代开通丝路后,中央王朝对西域的经营,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流。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土,两次中国化后于唐代形成的宗教信仰体系。经海上丝路而来的外来文明与中华文明在唐都长安汇聚、融合、升华,形成了超越性的世界文明,以及这些文明成果又通过丝绸之路远播世界各地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出的文物精品有汉景帝阳陵出土的铠甲武士俑、汉代铜铁兵器、灞桥区汉墓出土的中国最古老的纸、甘肃省酒泉市出土的北凉高善穆造石佛塔、宁夏盐池县出土的浮雕胡旋舞石门等。
  展览中最大亮点是摒弃了以往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亮宝”的展陈模式,而是以“风”为核心,用文物展现丝绸之路上的变化,呈现中西方的文化风、贸易风和交流风,讲述丝路故事与丝路文明。
  在“琉”光溢彩中追寻记忆
  一沙一世界,小小的晶莹珠子在火焰的洗礼下,淬炼成一份匠心。在历史的长河中,玻璃的地位曾一度非常高贵,最为独特的是,中国古代玻璃自出现伊始,就与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
  2022年5月17日“,丝路琉光——从地中海到长安的古代玻璃艺术展”在西安博物院亮相。展厅里,横跨古埃及、西亚、中亚、东亚各地的360件/组珍贵玻璃器文物穿越历史,汇聚一处,呈现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和长安地区的多彩文化,以及文化交流互鉴的灿烂历史。
  此次展览展品,由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的325件(组)玻璃器,以及西安博物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35件(组)古代长安地区出土的玻璃器共同构成,参展文物总计360件(组)。这些玻璃器文物,时间跨度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14世纪,地域跨越古埃及、西亚、中亚、东亚各地。
  主办方表示,“丝路琉光——从地中海到长安的古代玻璃艺术展”将让更多观众欣赏到丝绸之路上的珍宝,了解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成为现代人理解丝绸之路的一把“钥匙”。通过展览对照历史,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意义。 

(文/图 赵争耀)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