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三秦科技群英传
手性世界的探路者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生勇
  1939年,张生勇出生在咸阳市武功县一个农村家庭。年少时,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父母以务农为主。父亲重视教育,倾其所有为张生勇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只要他在学习上有所需求,父亲都会尽力去满足。质朴而严厉的父亲在张生勇幼小的心里种下一颗求学的种子。成年后的张生勇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终在他一生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让这颗种子发芽、盛开。
  1960年,张生勇顺利考入西北大学有机化学专业。求学期间,省城西安浓厚的文化氛围使他更加深切地渴望知识。此后的二十年间,他不断通过学习进修提升自己,并最终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1964年,张生勇从西北大学化学系顺利毕业,同年9月,张生勇前往南京大学进修,1968年,张生勇被派往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这期间,已近不惑之年的张生勇在1978年迎来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作为新中国成立30年来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远赴法国巴黎交流学习。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地不懈努力,三年后,张生勇终于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之后,张生勇面对导师地极力挽留和高额的报酬,不为所动、婉言谢绝,毅然选择回国。时隔数十年,张生勇院士依旧坚信着当初的选择:“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是加入建设我们国家的队伍是我应尽的义务,我要为国家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回国后的张生勇稍作休整,便立刻投身到手性化学的研究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生勇进入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作为国内外早期从事手性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张生勇45年来始终以手性催化技术的研究为主要方向,一直坚守在科研教学第一线,致力于新型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成果转化。张生勇院士用他的一生,先后对不对称催化氢化、氧化、烷基化和相转移催化反应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中国的手性化学站在了世界前沿。他发明了两种合成手性双膦配体的新方法,为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用于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他先后出版《不对称催化反应》等专著4部,获中国发明专利30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荣立二等功1次。
  张生勇不仅在科研上执着坚守,在教书育人上也是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他将自己的一生所学倾囊相授,也把自己的家国情怀和科研精神传递到下一代。张生勇主编的《有机化学》和参编的《有机化学实验》先后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和一等奖,而他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6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
  “我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想继续追求我热爱的事业,让后人有所感悟,让科学历久弥新。”张生勇院士希望他的这些话能对年轻人有所启发。

(何丽文)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