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榆林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方玉川,一个从打小就喜欢吃土豆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从事马铃薯科研的科技工作者。近30年的坚持只干一件事,科技为笔,田野作纸,努力让马铃薯成为榆林广大农民致富的“金蛋蛋”。
■二十余载辛勤耕耘,科研成果丰硕
1997年,方玉川毕业于榆林农业学校农学专业,先后在横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事农业科研工作。有幸得到常勇、李善才、雷锦银等专家们的教导。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面对个人得失淡然处之、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更是成为他致力于马铃薯科研事业的动力。
自2006年从事马铃薯研究以来,方玉川一心扑在马铃薯品种选育和新技术示范推广上,用自己的努力,让父老乡亲依靠马铃薯富起来,过上好日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方玉川潜心育种科研,榆林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他和同事们选育的榆薯3号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登记,是市农科院近30年来育成的第一个马铃薯新品种,榆薯4号和5号新品系也已完成登记前的准备工作;从81个新品种试验示范中筛选出陇薯7号、冀张薯12号、希森6号等5个新品种;与中国农科院联合育种,提供马铃薯低代品系、高代品系等育种材料800份,培育成功3个品种;在马铃薯脱毒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中,自主掌握了马铃薯茎尖剥离技术。近十年来,他每年推广脱毒种薯种植面积18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3.7亿元,全市马铃薯新品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
2013年,方玉川成为榆林市农科院薯类研究团队的带头人。积极搭建平台,广泛开展合作,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开展马铃薯水肥高效利用、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科学研究,加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仅国家级层面研究项目就多达17项。如今,榆林常年种植马铃薯200万亩以上,年产鲜薯近300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五位。这不仅因为黄土地土质、气候最适宜马铃薯生长,更因为有方玉川带领的研究团队,用科技推动了产业的兴旺。
从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到干劲不减的中坚力量,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实用新型专利6件;制定发布省级地方标准2项,市级地方标准1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编写学术著作8部。2021年,获评榆林农业系统最年轻的正高级农艺师。
■潜心科研显成效,“土蛋蛋”变成“金蛋蛋”
“产业兴,农村富,农民乐”。方玉川将小土豆变成农民增收大产业的初心从来没有动摇。2017年,他担任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站长,研究更加深入,工作更加忙碌。与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岗位科学家单卫星教授等专家深入合作,并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了“榆林市马铃薯首席专家工作站”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马铃薯试验示范站”。双方围绕马铃薯品质提升与安全、绿色增产增效、病害防治等重点难点开展研究示范,为农民增收1.2亿元。
榆林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近年来,节水高产是摆在马铃薯产业面前的一道“门坎”。在他主持下,市农科院与市农技中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联合开展毛乌素沙地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经过攻坚克难,最终集成基于滴灌的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系统研究总结了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品种类型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案,既形成了完整体系,又可进行差异化和分类指导。该技术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每年在榆林北部6县市区及周边地区推广30万亩,获经济效益1亿多元。2021年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主推技术之一,同年获陕西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
他还致力于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研究,筛选出适宜的马铃薯品种,引进适宜机型并开展研究。集成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在毛乌素沙地推广91.5万亩,增收5.53亿元。2021年第23届中国马铃薯在榆林召开,国内马铃薯知名专家、学者在榆林共商马铃薯产业发展大计。通过现场观摩与学术研讨,榆林是全国马铃薯鲜食菜用薯的黄金产业带。“榆林马铃薯,沙窝窝里的金蛋蛋”成为全国马铃薯界共识,更成了榆林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科技扶贫寄深情,砥砺前行服务“三农”
榆林四分之三的马铃薯种植在南部贫困山区。方玉川作为全市马铃薯产业研究团队的带头人,常年带领团队奔波在产业扶贫第一线,足迹遍布全市马铃薯主产县市区。通过帮助规划产业、建立研发基地、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养人才和培训技术人员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
多年来,他率领团队为全市马铃薯主产县区市提供技术培训,为全市培养了近百名农技人员,培训了500多名马铃薯从业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活跃在科技扶贫一线,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同时,他遵循“应农民之所求,急农民之所急,释农民之所疑,解农民之所难”的服务理念,适时举办“点菜式”培训讲座,推行“农民点菜、专家下厨、跟踪服务”的农技服务新模式。在生产关键技术环节,坚持深入田间地头零距离指导,使农民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践初心矢志不渝,获殊荣实至名归
长期以来,方玉川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对待学术研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被聘为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粮油学会薯类分会理事、陕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推广首席、陕西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榆林学院兼职教授。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奖励,2012年,被榆林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市人社局授予第六届“榆林青年科技奖”;2015年,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被榆林市直属机关委员会授予首届榆林市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2013年、2017年和2021年,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018年,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榆林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被陕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陕西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推广贡献奖”,同年被榆林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市科技局授予“榆林最美科技工作者”。
(记者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