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旨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6月10日,由省文物局主办、西安市文物局承办、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协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会场活动在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殿广场举行。
设立陕西省考古地质研究中心
汉长安城遗址虽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整体格局依然完整保留至今,弥足珍贵,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遗迹丰富、格局明确、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统一帝国的都城遗址,是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之一。近年来,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署了《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协议》,加快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步伐,陕西省、西安市有序开展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先后完成未央宫前殿、西安门、西城墙等文物本体展示工程,建成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座沉寂数千年的大遗址被重新唤醒。
活动现场举行了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利用联盟签约仪式。省文物局相关人士指出,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利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深入探索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新路径,汉长安城特区管委会与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携手成立“大遗址保护利用联盟”,旨在围绕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期、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
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协同发展和全社会的齐心协力。为此,省文物局与省测绘局密切合作,共同签署了《深化文物保护和测绘地理信息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从加强党建、“陕西省文物测绘工程中心”建设、重大项目合作、构建陕西省文物测绘标准体系和历史资料共享利用等方面共同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同时,为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合作,省文物局与省地质调查院合作共建“陕西省考古地质研究中心”,在活动现场举行授牌仪式。
主会场还进行了第三届“最美陕西文物安全守护人”表彰仪式,受到表彰的11名“最美陕西文物安全守护人”将引导广大文博工作者立足本职、建功立业,激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积极参与文物安全工作。
主会场活动中,还特别邀请未央宫沉浸式汉文化主题体验的演员们精心编排了情景式演出《汉宫纪》。
公布陕西省首批文物主题游径
为落实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省文物局公布了沿黄文化主题游径、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主题游径和大汉文化主题游径等陕西省首批文物主题游径。
沿黄文化主题游径依托陕西沿黄公路,串联58处价值突出、展示条件较好的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彰显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碰撞的边塞苍凉、近代中国革命圣地与黄土风情文化的厚重融合、陕西古建精华与史圣故里的相得益彰以及两京锁钥与山河雄壮的华夏图腾。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主题游径依托1947年3月18日至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和党中央在陕北与国民党军队周旋,并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路线与旧址,完整呈现解放战争中的重大转折。
大汉文化主题游径以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起点,途经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并沿用至唐代的昆明池(昆明池景区),串联11座西汉帝陵,全面展示西汉政治制度、陵墓制度以及文化艺术发展传承。
除主会场活动外,全省各市、县文博单位和省直单位还组织开展了200多场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据介绍,陕西将按照“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贡献“西安探索”“陕西经验”。
(庞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