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谁看到都想“吃”一口,其对于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的处理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大众,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且应用场景广泛,玩法多元,有人将其称为人类历史上又一次科技革命。
AI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考验。和你语音通话甚至视频对话的,可能不是本人!近期,用AI技术兴风作浪的诈骗案件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如一位包头老板被AI换脸诈骗430万元,而根据安徽警方公布的另一起AI换脸诈骗案,涉案金额同样高达百万元。这些诈骗采用的是熟人诈骗办法,使用AI技术合成熟人的声音,并且进行换脸,让被害人毫无警惕就上了当。此前,ChatGPT就曾因编写假新闻而饱受诟病,而近期大量出现的AI诈骗提醒人们,技术被滥用的风险,对普通人造成的安全隐患和威胁,绝对不容低估。
AI给人们的财产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人们意识到,比发展AI更重要的,是保障AI安全。对此,政府也是高度重视。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作为我国AI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特别提到“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2022年12月,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对使用其服务生成或编辑的信息内容,应当添加不影响使用的标识。提供智能对话、合成人声、人脸生成、沉浸式拟真场景等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信息内容功能服务的,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应当进行显著标识。2023年4月,国家网信办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五条就对提供服务方有规定,要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聊天和文本、图像、声音生成等服务的组织和个人,承担该产品生成内容生产者的责任,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2023年5月24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文提醒,伴随着深度合成技术的开放开源,深度合成产品和服务逐渐增多,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诽谤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面对利用AI技术的新型骗局,广大公众需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业内人士认为,只有AI换脸、AI拟声等在每一个环节有据可依、严格授权,提升造假诈骗难度,才能更好保护每个人的信息和财产安全。面对AI诈骗,还要见招拆招。除了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外,企业也应该加强监管和技术防范手段,建立完整的安全体并对安全技术进行投入和支持,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同时,在防止AI技术被滥用的同时,我们对AI这样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因噎废食。ChatGPT等前沿AI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面对新技术变革,我们除了积极拥抱,更要心怀敬畏,提升风控能力,令其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质效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