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汉中市洋县农业农村局获悉,由洋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闫鹏主持选育、洋县康原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工作站申请的汉薯1号、汉薯2号、汉薯3号3个红薯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这一科研成果填补了陕南在甘薯育种方面的空白,可为该区域发展甘薯产业提供品种支持。
洋县南北丘陵面积大,属于黄褐土,适宜抗旱、耐瘠的红薯生长。洋县槐树关红薯2019年曾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为洋县丘红薯产业发展壮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生产中品种多、乱、杂问题比较突出,多年无性繁殖导致品种混杂、种性退化,造成品种品质差异大,商品性低,产量低而不稳,亟需对目前生产中应用的老品种提纯复壮,开发选育新品种,适应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
为了有效开发地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支持红薯产业发展,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科技创新优势,闫鹏从2015年开始,收集地方红薯品种资源16份,采用系统选育方法,经过品系筛选鉴定、比较试验、区域试验、DUS测试、抗病性鉴定、品质分析、转基因测试及耐贮性、发芽试验,通过连续7年的试验研究选育了3个红薯品种,于2022年完成品种登记程序,申请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获得通过。今年以来,洋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引才理念,柔性引进院士、专家及其团队来该县企事业单位创新创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已成为洋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培育高端创新人才的“智囊团”“发动机”“助推器”,为增强洋县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和科技创新平台。
(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