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 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青腰虫”,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甲虫的通称。隐翅虫的生境复杂,在农田、林间、雨林、山地、河畔及海边均有分布,在某些哺乳动物的体表也有发现。
隐翅虫毒液为强酸性,对皮肤有腐蚀性,被这种虫子咬了,最初只是一阵阵疼,并不会引起人们注意,但是第二天被咬的地方会肿起来,而且开始溃烂,被咬后一定要及时就医。
在夏季,尽量不要在野外或草地上活动,无法避免野外活动时,要穿长裤遮掩皮肤,睡觉时候使用蚊帐。如果看到隐翅虫停在皮肤上,千万不能打死它,以免大量毒液溅出,最好将虫子吹走。如果隐翅虫出现在家中,可以用胶带粘住,或用纸巾捉住扔掉,注意不要接触到毒液。
蜱虫 蜱虫体呈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毫米;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厘米。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份。
如果不小心被蜱虫咬了,千万不要用手直接硬拽出来,因为蜱虫口器是倒刺式的,会紧紧的钩住你的皮肤,硬拽只能拽出它的半截身子,头部会留在身体内。应该用东西烫蜱虫裸露在外的身体,让它自己慢慢退出来;也可以用棉签沾点酒精涂抹在蜱虫身上,让蜱虫慢慢放松,等待其死亡。等蜱虫完全不动了,确认其死亡后,使用个尖头镊子轻轻地将蜱虫拉出来。
蜱虫取出后,也不可掉以轻心,需要对被咬部位进行消毒,然后随时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一旦感到不适,建议去医院检查就诊。人和宠物都是蜱虫的宿主,家里如果出现蜱虫,建议尽快请当地专业虫害防治师制定方案去处理。
毛毛虫 毛毛虫是一种害虫,夏天常出现在田野里,它们往往靠吃植物的叶子吸取汁液为生,毛虫不单独行动,总是成群活动,它们生长速度快、消耗大,农作物和山区林木总是受到毛虫的侵害
毛毛虫虽然不咬人,但是部分长毛的毛毛虫是有毒的,当毒毛刺入人体皮肤后,可以释放毒素,使皮肤出现局部刺痛烧灼感,皮肤表面变得红肿,甚至化脓溃烂,严重者可引起荨麻疹、关节炎等全身反应。
若不慎身上落有毛毛虫,不要乱拍打,应轻轻抖动掉,皮肤上如沾有毒毛,可用胶布把毒毛粘去。如果不小心被毛毛虫蛰伤,出现明显全身症状时需要尽早到医院医治,切记不可因为瘙痒而用手去抓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