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育能力良好,一般是指想生育时生得出来,且分娩顺利、孩子健康、母亲安全,无妊娠并发症。随着年龄增长,生育能力会下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偷”走生育能力?
超重肥胖成生育绊脚石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发布《2013年与2019年我国育龄夫妇孕前健康风险检出率的对比分析》(以下简称《分析》),详细梳理了影响我国育龄男女生育力的风险因素。
2013年,育龄女性检出率最高的3类风险是营养风险、感染风险和社会心理风险,而到了2019年,检出率最高的3类风险是营养风险、感染风险和慢性病风险。
2013年,育龄男性检出率最高的3类风险是行为风险、营养风险和社会心理风险,2019年依旧是这3类,不过营养风险排名提前,且显著高于2013年。其中,2019年超重肥胖风险检出率为40.05%,显著高于2013年的31.29%。
重点防范五大风险 《分析》指出,除了晚育外,以下五大风险是影响国人生育力的主要因素。
营养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营养素摄入水平已基本满足需求,但由于对体重、体型缺乏正确认知,肥胖和超重者越来越常见,过度消瘦也成为年轻男女比较突出的问题。过胖过瘦都属于营养不良,会加重代谢异常、月经不调、精子质量下降、不孕等一系列问题。
感染风险 女性有结核、乙型肝炎、性病史,或孕前检测有病原体感染;男性有结核、乙型肝炎、性病史,或孕前检测中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初筛阳性,都可能影响生育。
社会心理风险 《分析》显示,城市地区育龄夫妇社会心理风险检出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推测可能与城市地区工作节奏快、生活成本高有关。
慢病风险 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都会影响生育能力。
行为风险 长期熬夜会造成内分泌紊乱,不利于卵子、精子发育;久坐不动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精子质量下降;过度减肥、营养摄入不足可干扰性激素分泌,降低生育能力;吸烟会损伤精子,酒精则会影响内分泌。
(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