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枣,代表甜蜜的奥义

陕西科技报

  在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徽上,占据大半的是一棵绿色的树。这就是是海枣树,代表了农业与绿洲。

  海枣对我们来说并不熟悉,但在阿拉伯地区,海枣被称为“沙漠面包”“绿色金子”。数千年来,它用果实中高达80%的糖分为人类提供着能量,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农作物。
  高达80%的含糖量
  海枣也被称为椰枣、波斯枣、伊拉克蜜枣,《本草纲目》里还为其赐名“无漏子”。上世纪60年代,海枣曾在我国的市场上出现,但很快就消失了。但就算没吃过,你也很有可能见过海枣树,它高高大大的,有着铁树一样从主干放射分散开来的枝叶,常被人误认为棕榈,许多公园、小区都会用这种挺拔潇洒、又充满异域风情的树妆点。
  海枣确实是棕榈科的一种,属于刺葵属。刺葵属的拉丁名Phoenix,是凤凰的意思,大约也是因为舒展开来的羽状枝叶,像传说中凤凰的尾巴一样。而海枣的种加词dactylifera,来自古希腊语中的“手指”,是因为果实的形状椭圆微长,大小也跟大拇指差不多。
  长在树上的海枣一簇簇的,一棵树能结上百斤的鲜果,非常壮观。在中东炎热干燥的环境下,挂在树上的海枣就可以自己风干成为海枣干。干透的海枣,果肉变得粘而沙,不用任何添加物腌制,就能有蜜饯一般的甜,吃完满手都是糖。海枣果汁的含糖量能达到70%-80%,而吐鲁番葡萄也不过才30%,海枣已经是完全超越了“水果”定义的存在了。经历漫长的选育史,海枣有好几十个栽培种。它们的果子分两类——软的和硬的。软的海枣含水量高,纤维更少,可以鲜着吃,也可以自然风干压成干果。而硬的被唤作“面包海枣”或者“骆驼海枣”,顾名思义就是硬货,极甜,非常适合储存。
  极致甜蜜的奥义
  对于这种极致的甜,有人喜欢,有人则没法接受。而甜蜜背后的奥义,又赋予了海枣丰富的文化含义。海枣的老家在今天的两河流域,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接近5000万年。它们是最早被驯化的4种果树之一,公元前6000年,阿拉伯地区就有种植海枣的记录。一切都是因为甜。人类对于甜的执着由来已久,因为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能量来源之一,不管最后怎么分解,都会变成葡萄糖,参与能量的交换。海枣这种糖分极高的食品,一株上了年纪的大海枣树甚至能结上两三百斤果子,能自然风干不用担心腐坏,简直就是一座高大俊美的粮仓。而且,海枣浑身都是宝,从果子到树干,据说有800多种不同的用途。
  其实,不仅仅是沙特阿拉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历史都是和海枣相连的。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谁要是砍了海枣树就要挨重罚;《古兰经》里面讨论海枣的内容相当多,伊甸园里的“生命之树”是一棵海枣;伊斯兰版本的诺亚方舟故事里,在大洪水之后,诺亚的后代在麦地那种下了第一棵海枣树。
  甜蜜的海枣是重要的热量来源,甚至算是主食,地位相当之高。在穆斯林传统里,斋月白天封斋,而太阳落山之后第一要务,就是抓几颗海枣填填肚子,其实作用跟吃巧克力十分相似。加上阿拉伯人在欧亚两地频繁贸易,易风干、不易变质又方便携带的海枣成为了理想的干粮,沙漠的骆驼队所及之处,都有海枣的足迹,而绿洲里矗立的海枣树,无疑是生命和能量的象征。
  生命之树真的能赋予生命吗?
  除了吃甜物饱肚,在阿拉伯传统里,甜的东西,尤其是糖,还有更重要的寓意。在英国人把甘蔗种满殖民地种植园之前,糖可是稀罕物。而全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从南亚次大陆以及波斯人那里获取了制糖技术,并且垄断着糖的商路。“阿拉伯人不管到哪里都带着糖,包括产品本身与制作技术,”西德尼·明兹在《甜味与权力》一书中写道。
  现在,沙特阿拉伯仍然是世界上海枣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如今糖不再是稀罕物品,但海枣这种食物,却已经深深烙印在当地的经济、文化与日常人的生活中。撮一颗塞进嘴里,这种天然无加工的甜点依旧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也许这就是甜蜜的奥义吧。

(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