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食物,不同的生命体所感受到的味道也不同,这是因为每种动物所拥有的味觉受体不同。举个例子,被我们视为“味道基础”的咸味,海豚就感受不到。不同的动物所拥有的的味觉受体和味蕾数量都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但所有的动物,无论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有一种味觉却是从未缺失的,那就是“酸味”。动物拥有味觉,是因为动物需要依靠味觉来辨别食物是否安全,所以一种动物的味觉受体就与它的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感受甜味,动物可以判断食物拥有高热量,通过感受咸味,动物可以判断食物拥有无机盐,反过来,如果感受到了苦味,那么则意味着食物可能存在危险。
那么酸味又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在数亿年的生命演化过程中,没有一种动物丢失掉酸味受体呢?对于科学家而言,酸味受体是所有味觉受体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因为直到2019年,科学家们才首次在小鼠的体内发现舌头酸味受体中的一个离子通道,OTOP1。
每一种味觉受体蛋白都对应着一个遗传基因信息,但掌管酸味的OTOP1基因却有着非常广泛的表达。也就是说OTOP1除了与酸味感知有关以外,还与身体其它部分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很多动物都丢失了部分味觉,唯独对于酸味的感受,从未在任何一种动物身上消失。既然对酸味的感受一直被保留了下来,那么它一定有某种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认为,灵长类动物因为丧失了在体内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所以非常需要通过识别酸味来寻找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而对于其它动物来说,腐烂的动植物是食物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识别酸味能够有效判断腐烂的动植物是否安全,因为呈现出特定酸味的食物代表着乳酸菌和醋酸菌的含量十分丰富,而这些有益菌所分泌的酸会杀死有害细菌,所以若是腐烂动植物中的酸味完全掩盖了其它味道,则表明这些食物大体是安全的。
(据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