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跟着课本去旅行,让课本知识“活”起来的文化深度体验游,成为暑期旅游消费的一大亮点,成了当下不少家长热议的话题。不少学生打卡课本里的宝藏景点,实地感受背后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进入暑期,各地文化类景点、研学线路热度居各类旅游产品前列。近一个月来,跟着课本去旅游搜索热度不断高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广州、西安等城市的搜索热度排名靠前。
今年暑假,李女士打算带着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到位于山西省永济市的鹳雀楼看看,感受一下什么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关于黄河的课文、古诗句背诵了10多篇。我们还计划去三门峡的黄河大坝和延安的壶口瀑布,已经提前在美团上订好了火车票、景区门票和酒店。”赵同学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年级学生胡可欣觉得,《悯农》这首诗写出了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但是书中的情景不亲自体验一下,又怎能知道种田的艰辛呢?
“儿子说暑假想去一趟苏州,看一看课本里提到的苏州园林是什么样子的,和其他地方的园林有什么不同。”张女士介绍,儿子已经上初中了,看书已经满足不了好奇心,他想实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积累一点写作文的素材。她不但同意儿子的建议,还打算以后寒暑假都尽量抽出时间,和儿子一起跟着课本出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是一种令人兴奋的体验,它可以带给我们全新的见闻和体验。而让课本知识“活”起来,更是一种独特的方式,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所去的地方。以旅游为载体,以课文为内容,跟着课本去打卡,让课本知识“活”起来,无疑是最好的研学旅行。利用这个暑期品味课本中的诗与远方,见一见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游玩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远离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更加自由和开放的方式学习。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与真实的社会环境接触。这样的经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回归生活。总之,跟着课本去旅行,让课本知识“活”起来,是一种独特而有意义的方式,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而且在活动中让实践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