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主要是按照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物质的表面抗原类型的不同而进行划分的。“ABO”血型分类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在上世纪初通过实验发现的。
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是由可遗传的糖蛋白和糖链构成的。他根据红细胞表面的不同抗原类型进行分类。如果红细胞表面表达A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的是A型血;红细胞表面表达B抗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是B型血;红细胞表面同时表达A和B两种抗原,血清中不含有抗A和B抗体的是AB型血;反之红细胞表面不表达任何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或抗B抗体的则是O型血。
因此,输血前需要检测血型,只有血型匹配一致,才能保证不发生血液凝集,进而危及生命。这就是被称为“同型输血”的安全输血原则。
如遇紧急情况,没有备用同型血,为了 挽救生命,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而AB型血的人则可少量输入A、B、O三种类型的血液。但大量输血还是必须遵循安全输血原则,输入同血型血。此外,目前临床上已经开始逐渐使用成分更加单一的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品,以减少复杂血液分型导致的输血危险的发生。
除了“ABO”血型,世界上还存在很多稀有血型,比如RH血型,MNSSU血型,P血型,KELL血型,KIDD血型等等。
我们经常在一些新闻中看到“某某医院Rh阴性血库存告急,欢迎爱心人士献血……”其中提及的Rh血型是目前已知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一类。例如,在Rh分型的前提下,如果红细胞表面含有一种特殊的D抗原,那么,该血型就被称为RhD阳性;反之,如果不表达D抗原,那就是RhD阴性。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