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保耗材目录与其他耗材目录是什么关系? 目前,基于不同的管理目标和具体要求,医用耗材的分类、命名、编码有多个版本。政府部门的主要有三个,包括药监部门2018年施行并动态调整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保部门2019年发布并动态更新的《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卫生部门1999年发布的《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此外,还有部分研究机构开发的版本得到了一些应用。
制定《医保耗材目录》目的是规范和加强医用耗材医保支付管理,深化治理医用耗材改革,提升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纳入《医保耗材目录》的医用耗材需经医疗器械主管部门注册或备案,并获得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医用耗材编码的医用耗材。医保医用耗材的支付管理的核心包括支付范围和支付标准的确定与调整。
2
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如何命名? 国家基本医用耗材支付实行医保通用名管理。在依照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医用耗材编码规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按照以学科、用途、功能为核心,兼顾材质和特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分类的差异性,依据功能和效果相近、支付标准管理趋同的原则,将具有医保耗材编码的耗材进行分类合并,形成医保通用名。“医保通用名”用于全国医疗保障医用耗材目录准入、挂网采购、医保支付和基金监管等工作。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由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调整和发布。
据2019年6月公布的“医保医用耗材编码标准数据库”,形成一级分类(学科、品类)17类,二级分类(用途、品目)174个,三级分类(部位、功能、品种)1046个,耗材材质、规格、特征、参数综合分类8620个,合并为274个耗材通用名。如“支架”这个通用名,包含了冠脉支架、气管支架、食道支架、胆道支架、输尿管支架、颅内支架、颈动脉支架、胸主动脉支架、腹主动脉支架、髂股动脉支架、股腘动脉支架、髂股静脉支架等数十种支架。
3
医保耗材目录如何动态调整? 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综合考虑医用耗材的功能作用、临床价值、费用水平、医保基金和参保人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对《医保耗材目录》进行动态调整。确定及调整《医保耗材目录》的程序,主要包括确定调整规则、企业申报、专家评审、公布结果等。
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医用耗材保障需求、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承受能力、目录管理重点等因素,确定耗材目录调整的范围。健全目录退出机制。原则上非治疗性康复器具、临床价值不高、价格失信的医用耗材不得纳入《耗材目录》。评估安全性、经济性风险大于收益的,医疗器械主管部门撤销、吊销、注销医疗器械注册、批准文件的,有关部门列入负面清单的医用耗材,经专家评审后原则上直接调出《医保耗材目录》。
4
医保耗材支付标准如何确定? 支付标准确定: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对三类品种制定支付标准,1 新增通用名下的独家品种原则上通过谈判确定首次医保支付标准。谈判成功的,按照谈判结果确定支付标准。2 纳入集中带量采购范围的医用耗材,根据集中带量采购结果确定和调整支付标准,推动类别相同、功能相近医用耗材医保支付标准的逐步统一。中选产品的医保支付标准按照中选价格确定,非中选产品的医保支付标准不得高于类别相同、功能相近中选产品的最高中选价格。3 可对部分价格昂贵、对基金影响大的品种开展准入谈判,谈判成功的在全国范围内纳入支付范围。
省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医保支付标准的确定规则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用耗材支付标准。鼓励省级医疗保障部门之间采取区域联盟或协作区域等形式,制定联盟或区域内医保医用耗材支付标准。
支付标准调整:国家和省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集中带量采购、耗材实际供应及使用等情况及时调整支付标准。对于有明确支付协议期限的耗材,支付标准的调整周期要与协议周期相衔接。如遇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支付标准与实际交易价格相差过大等必要情况时,应对支付标准及时进行调整。
5
医保耗材支付比例如何确定? 在省级支付标准的基础上,各统筹地区可统筹考虑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支付比例。参保患者使用价格不高于支付标准的医用耗材,各统筹地区要以实际销售价格为基础确定支付比例。参保患者使用价格高于支付标准的医用耗材,由各统筹地区综合考虑支付标准、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支付比例。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