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多项赛事拉开大幕,赛场内外广泛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实现“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彰显着“数字杭州”的魅力。
智慧运营,保障赛事举办 智能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用数字化赋能赛事筹备,提高赛时管理水平,已成“标配”。
实现真实场馆1∶1孪生成虚拟场馆,指挥调度时点击直达“现场”……走进杭州奥体中心运营大厅,大屏上大到亚运六城概况,小到一场场赛事,亚运整体情况尽收眼底。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如一个大脑,对各类数据进行汇总、整合、分析,实时呈现赛事进程、交通物流、电力运行、食宿保障、卫生医疗等多种信息,实现多维度调度、高效率指挥,保障亚运会顺利举办。
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在草坪下安装了十几个传感器,可以检测多种数据,根据数据“智能养草”;杭州滨江体育馆是本届亚运会羽毛球项目比赛场馆,球馆内20台4K高清摄像机和一台VR相机捕捉运动员不同角度的动作,能定格并360度回放每个精彩瞬间;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是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的举办场地,有8万多个座位,这里全面部署了5G—A网络,可满足众多观众、工作人员同时上网的需求。
在一些比赛场馆,技术的支撑让运动员的亚运体验更舒适。
作为亚运会手球比赛场馆的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体育馆,为避免运动员在比赛中因激烈碰撞造成伤害,铺设了具有减震效果的悬浮式运动地板;塘栖盲人门球基地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从门厅开始,通往每一个功能用房及比赛场地的路上都设置了盲道,所有房门都安装了自动感应的语音播报器,帮助视障运动员判定方位。
良好的赛事体验还离不开气象系统的保障。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气象部门利用视频智能气象观测仪、舒适度仪、智慧灯杆上的气象微站等,搭建多套微型气象站,形成了智能、立体的气象泛在感知网。这些微型气象站分布在赛场周围,丰富了气象观测信息的来源,为赛事保障提供重要的气象数据。
技术赋能,践行绿色理念 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池水清澈,可全年保持国际赛事标准。要想保持这样的水质,奥体中心游泳馆靠的是一个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循环的水系统。
在非竞赛时段,每分每秒都在持续进行水处理和循环。有了这套过滤系统,每年可节水9万吨,“用水大户”变身“节水标杆”。
在场馆建设方面,杭州亚组委坚持规划引领,优先使用既有场馆。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12个,且新建场馆在设计施工中优先采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机械,减少碳排放。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和游泳馆内,场馆顶部的导光管宛如夜空繁星,为场馆提供日常照明。据场馆建设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体育馆和游泳馆内共设置210个导光管,其中体育馆127个、游泳馆83个。导光管通过顶部的采光罩将室外的自然光漫射至室内,每年可节电约10万千瓦时。
亚运村充电站里,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设施同时集成无线充电、大功率充电、V2G充电等功能,经过车辆入库、刷卡感应、关门落锁等几步简单操作,一个车位转眼便成为一个“充电站”,为绿色低碳出行带来便利。在杭州,全部42座竞赛场馆都实现了充电设施配套,累计建成配套充电桩近800台。
数字化技术为亚运会注入了活力,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筹办工作效率和服务保障效能,为运动员、观众和游客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参赛端,通过数字参赛服务平台“杭州亚运行”可一键查询成绩,随时随地获得新闻资讯、翻译热线等服务;观赛端,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为观众提供购票、出行、观赛、住宿、用餐等多项贴心服务;办赛端,体育赛事数字办赛平台“亚运钉”,实现数十万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线上协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惠民共享,融入日常生活 浙江湖州德清县舞阳街上,有一条自动驾驶巴士的固定接驳路线,这条路线通往位于德清的亚运排球馆。车辆搭载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种自动驾驶感知设备,能实现车辆周边环境精准感知,进行道路车辆、行人、非机动车以及障碍物、红绿灯的识别。
智能技术为体育赛事提供服务,更融入城市发展,连接着美好生活。
在杭州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智能机器人“笨小宝”承担着为观众提供场馆导览、赛事讲解、问题解答等服务的重要任务,还能在没有导览任务时开启自动巡逻。
吉祥物、便民驿站、电子大屏、亚运观赛休憩区……杭州武林广场的“亚运观赛空间”焕然一新,为没有亲临比赛现场的市民提供了观赛场所。
大运河亚运公园的亚运“红旗班”实现数字化升级,这支城市管理队伍形成扫地车、洗地车、大型冲洗车、快速保洁车轮番上阵的保洁“矩阵”,最新上线的精细化管理协同指挥系统,拥有河道智能化管理、高空监测自动化管理和积水监测系统等功能。
高标准、高要求的亚运盛会,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受益者,也可加速推进技术更新迭代。部分经亚运会办赛实践检验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具有被大规模量产、全方位应用的可能。不久的将来,智能亚运的新奇与便利会给日常生活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