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治理”理论的介入与全民反邪教实践效能的提升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陕西省当代世界邪教问题研究中心 袁祖社 张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反邪教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同邪教组织斗争,不仅关系到群众的幸福生活、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落实反邪教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反邪教斗争,必须把反邪教斗争的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屏障”及“前哨”作用,构建反邪教基层治理大格局,最大限度挤压邪教组织活动的空间,从而彻底铲除邪教滋生的土壤。
  一、当前城乡邪教活动新特点及其社会危害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城市交通流动的快速变化,邪教组织更加善于利用各类网络媒体、花样包装等方式,邪教传播方式多样、发展渠道多变,不仅容易迷惑思想认知层面缺乏信仰、科学知识欠缺的群众,而且邪教组织的活动对象更是从以往的社会弱势群体逐渐地转移到知识分子当中,对全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当前,邪教活动最突出的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邪教的组织更加严密了,经过国家的严厉打击,邪教组织转入“地下”活动,隐蔽性、诡秘性极高;二是“以商养教”,邪教传教的目的从反党反政府转向聚财敛财,直接危害递减,在间接危害上更大也更加隐蔽;三是城乡交通更加便利,邪教传播的跨区域、人员流动性增加,传播途径、传播范围更广;四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夹杂在大量信息碎片当中,鱼龙混杂,隐蔽性、误导性更高,更加难以辨识;五是邪教不仅善于伪装成宗教,而且善于利用负面社会心态,以伪科学、伪宗教迷惑群众,从思想和精神上控制人,从而达到自己聚敛钱财、危及人身和社会安全的目的。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国际化、对外开放水平的逐步加深,邪教组织更是利用国家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环境,渗透进教育、文化、科学、新闻等各行各业,扭曲言论,煽动敌视情绪,对现代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危害性和破坏性。其一,扰乱经济发展,邪教通过集资诈骗等吸取群众的物质财富,以非法融资等行为严重影响着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使群众的财务受到损失;其二,影响社会稳定,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并非单一的以传教等形式为活动内容,也伴随着其他的违法犯罪形式,这使得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表现出违法行为广、影响深远,对社会稳定有着极强的破坏作用;其三,造成文化领域混乱,邪教组织对社会文化发展的破坏力更为直接与明显,群众受到邪教组织的影响,转而投向对于邪教文化的认知与理解,阻止了其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内化,这使得公共文化领域内产生了恶性循环,先进文化内容的接受程度低,则邪教的裂变扩声更快,而邪教的裂变扩声更快,反向地阻碍了文化领域内先进文化的传播。
  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反邪教工作共同体实践格局
  社会治理的本质在于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商对话、多方互动,将反邪教工作有机融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夯实反邪教工作的群众基础,打一场反邪教的人民战争,提高全民反邪教意识,自觉抵制邪教,共同参与反邪教工作,铲除邪教滋生传播的土壤,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反邪教共同体,构建反邪教大格局,打好反邪教“组合拳”,让邪教无立足之地。
  1.多措并举,构建反邪教治理大格局
  第一,推行“网格化+反邪教”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地将防范邪教融入基层自治工作中,发挥人人都是防邪教宣传员的作用,为防范邪教筑牢“防火墙”。第二,利用普法宣传,通过开展法治宣传进社区,开设“三治”课堂等多种形式,构建便捷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从而提升群众法治观念,增强其抵御邪教的“免疫力”。第三,强化警示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的特殊需求,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的放矢教育,不断提升群众防范邪教的能力和意识,为其注入一颗识邪防邪拒邪的精神“内核”。
  2.将反邪教工作与社会治理相融合,建立起反邪教联防机制
  邪教组织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发展途径和影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反邪教工作也需要协同联动、综合治理,发掘、联合社会各个层面、各种组织、发动全民力量,打破原有的工作格局,形成“多兵联合”作战,从而构筑起合作有效的防控体系。在宣传的广度上和深度上进行合作,在资源使用上形成共享机制,建立镇街—村社—网格三级信息网络报告制度,通过构建统一、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整合资源、兼顾各方、互通共享、有效覆盖,最大限度发挥治安防控体系的反邪教作用和功效。
  3.以智能化为手段,打造反邪教新媒体矩阵平台体系
  提升反邪教工作信息化水平,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把握网络强国建设的精神要求,将反邪教工作纳入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第一,将反邪教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互联网+社会治理”“e治理”“智慧城市”等规划建设中,开辟反邪教专栏,便于反邪教协会、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主体通过新媒体“一键参与”反邪教活动。第二,利用好现代化智能信息技术,加强舆情监控,提升邪教治理的精准性,对于具有重大隐患或者存在负面影响的邪教舆情信息,及时联合商讨,有效研判事件形势,科学分析发展态势,控制发酵可能,确保把邪教传播信息扼杀在萌芽状态。第三,建立健全邪教组织统计及查询数据库,完善邪教危害宣传教育案例库,加强邪教危害案例等科普读物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扩大反邪教宣传覆盖面,实现宣传倍增效应。
  三、凝聚共识是提高反邪教宣传效率的有效途径
  现代治理理念和协同共治理论突出的是“全民性”“公共性”“参与性”,对邪教组织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性工作,借鉴现代治理体系的理念,从法律上惩治、从制度上规范、从技术上防范,从教育上警示、从思想上清理,建立起防、治、疏、融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宣传、教育的有效机制体系,让人民群众警醒、警惕、警觉,形成群众自主、自愿、相互之间主动宣传、主动远离、抵制邪教,进而有效增强反邪教工作的持续效应和影响力,形成全民共识,营造全社会反邪教的氛围。
  1.营造反邪教氛围,增强群众“免疫力”
  反邪教宣传工作应当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长期过程,一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反邪教的强大氛围,防患于未然,让每个群众都意识到要远离邪教。二是不能只依靠政府相关部门和反邪教组织,还需要形成一套反邪教的宣传方式体系,在全社会大范围的进行有效宣传。三是创新宣传形式、宣传内容和宣传途径,反邪教宣传要全面利用好网络传播的影响力,迎合群众品味,推陈出新,通过新旧媒体融合把反邪教的警示教育常态化、常规化,提高人民群众对邪教的辨识能力。
  2.建立常态化警示教育机制,提高宣传创新能力
  反邪教的教育与宣传要常抓不懈,要全民化、经常化、多样化,真正起到入脑入心的作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邪教的辨识能力。其一,警示教育宣传要全民化,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民众,使他们真正认识到邪教组织的危害性,认识到防邪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到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从而真正重视防邪工作。其二,警示教育宣传要常态化、实在化,邪教是无孔不入、无时不在地对人民群众进行渗透,因此反邪教的警示教育宣传也需要经常化、反复化,警钟长鸣。其三,警示教育宣传要多样化,持续加强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正能量宣传,普及反邪教知识,抓好反邪教的主阵地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使邪教无处遁形。
  3.优化文化与价值观生态,从根源上铲除邪教滋生的土壤
  邪教的治理工作要标本兼治,必须从精神文化源头出发,做好反邪教的宣传教育,消灭邪教滋生的文化环境。其一,要深入研究各类邪教案例,从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意识形态、心理学、制度变迁等视角切入,厘清、深挖邪教生成和传播的机制,从思想根源、总体社会环境上遏制邪教滋生。其二,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发挥群众文化在邪教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提升群众辨识邪教、远离邪教的能力。其三,加快国民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加强先进科学知识和文化的普及,让群众不信邪、不传邪,时刻保持对邪教的警惕,进一步使邪教组织失去生存和发展空间。
  

(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更高水平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建设研究”专项项目《城乡XJ传教活动调查及治理对策研究》(2022PZXWT03)研究成果)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