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大退化湿地修复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黄河流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秋日的大荔朝邑湖国家湿地公园,水天一色,芦苇荡漾,飞鸟成群,风景如画。然而,以前这里却是一片荒芜、盐碱泛滥的景象。过去,朝邑湖叫盐池洼,水面比较小,废弃的盐场上到处是垃圾,从2015年起,大荔县以“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为原则,积极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逐渐摸索出了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湿地保护方案,通过清淤除污、生态补水等方式,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如今的朝邑湖已经成为黄河流域内陆咸水湖湖泊湿地的重要资源、内陆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
大荔县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路华强介绍说:“今年以来,朝邑湖国家湿地公园新建围栏21.5公里,修建植物净化园1000余亩,种植了芦苇、水葱、香蒲等水生植物,连续三年投放花白鲢鱼苗六万余尾,枯水期补充洛河淡水200余万方,湖面水位由五年前的2800亩增至7000余亩,水质达到了国家四类标准。”
湿地在生态、科研、文化、教育、休闲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于维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潼关县作为陕西的东大门,黄河、渭河、洛河在这里交汇,丰富的水资源和食物供给使之成为中西部国际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近年来,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退耕还湿、湿地封育等专项行动,潼关县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扩大,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潼关县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刘鹏说:“县上先后实施了黄河南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黄河湿地保护修复、黄河生态廊道等一系列重大的湿地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潼关黄河湿地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和修复。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保护力度,努力将潼关黄河湿地打造成为资源丰富、景色优美、山河安澜、水鸟翔集的陕西东大门生态建设名片。”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渭南倚靠秦岭,湿地保护已经开启新的征程。自2020年以来,渭南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湿面积近5万亩,完成湿地修复7万
亩左右。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越冬灰鹤种群最多达3000多只,大鸨最大种群300余只,鸟类由2005年的270种增加到现在的311种。2021至2022年,在华阴市、临渭区成功野化放飞世界珍禽朱鹮43只,目前生存状态良好。
(刘佳鑫 李天龙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