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3日
安康市汉滨区坚持“四个狠抓 四个确保”聚力提升科普工作成效
  10月19日,陕西省科普示范县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咸阳市长武县召开,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推动相关工作走深走实。千阳县、富平县、榆阳区、汉滨区四家科普示范县介绍了创建工作亮点和开展科普工作的思路方法。近期,记者对安康市汉滨区科普工作进行采访,详细了解汉滨区坚持“四个狠抓 四个确保”聚力提升科普工作成效。
  汉滨区是安康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23个镇、4个街道办、328个村、59个社区,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2年,在科普示范区总结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23年1月,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
  狠抓全面部署,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高度重视是基础。汉滨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于2022年6月印发汉滨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每年下发重点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被列为全区创先争优、巩固提升重点项目,利用科普工作协调机制,经常性听取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召开了区级专题会议,深刻总结创建工作成绩和经验,对巩固提升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要求进一步查漏补缺,杜绝懈怠思想。
  借力协作是关键。省人大、汉滨区人大常委会到相关学校、科普场馆、科技企业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情况和全国科普示范区巩固提升情况,并向汉滨区政府移送审议意见,要求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汉滨区科协积极主动向各级领导汇报,争取工作支持。纵向加强与省市科协、学会的联系,争取高端学术会议、重点科普活动和科创试点项目落地汉滨。横向加强与党政部门、单位、群团组织的合作,用好各方资源和工作力量。
  督导考核是保障。建立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对镇办及相关部门全民科学素质实施情况和全国科普示范区巩固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并进行半年督查检查评比,以督查考核传导压力,推动巩固提升工作上下联动、稳步推进。
  狠抓扎根扩面,确保科普力量不断增强
  健全科协组织。汉滨区坚持独立建制,共有12名编制,通过争取西部志愿者、见习大学生、政府购买服务名额,现机关队伍人数达15名。27个镇办健全科协工作领导机构,明确科协主席由同级人大主席(主任)兼任,吸纳“三长”进科协班子,配备专兼职科普工作干事100名,按年度分批次有序打造科普示范镇(街道)、科普示范村(社区),建设35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0个区级学会、12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
  壮大科普队伍。以科普中国平台建设为抓手,整合人才资源,吸纳教师、医生、专业技术人员、热爱科普志愿者等人才充实到科普队伍中,近5000人员注册量,且传播量、月活量均居全市前列。7000余人注册为科技志愿者,汉滨区科技工作志愿服务队发挥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乡土人才作用,每年开展现场教学、实用技术培训100余场次,培训近5000人。
  强化业务培训。参加科技馆建设考察学习、县(区)科协主席培训班、延安精神学习班以及到江苏武进区参加科技创新学习,安排干部参加陕西省科普中国两翼管理员及信息员培训班,一名校长作为优秀“三长”参加“三长创新实践活动”。线上组织科协系统干部全员收看省市科普工作会议、中国科协科普工作云论坛。今年全区共举办主体班次7期,累计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57名,培训乡科级领导干部980名,公务员2300余名,村(社区)干部351名。
  狠抓提质增效,确保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夯实基层科普阵地建设。在41个城市社区和18个集镇社区打造科普图书角、科普活动室、科普广场、科普宣传长廊等,建设科普e站,及时更换科普宣传栏180余处,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城市社区街巷、10个镇村公路沿岸手绘科普墙画,延伸科普阵地范围、触角。
  打造特色科普教育基地。12处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均已申报陕西省科普场馆名录,着力打造陕西安康天瑞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科普教育基地,集农业知识科普、创意农业体验、农业技术普及、农耕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农旅体验中心,每年接待中小学生、群众达2万人次。打造汉水韵茶业公司、东旭茶叶公司科普教育基地,将陕茶1号茶树品种、安康富硒茶叶作为科普宣传名片。
  丰富优化科普宣传手段。建立健全以汉滨融媒为主、各镇办微信公众号为辅的科普宣传矩阵。开辟《政协委员每周说健康》短视频专题,由医疗专家科普健康知识。发动广大科技志愿者、基层“三长”、科普中国信息员开展应急科普,比学赶超,转发、传播科普中国优质科普文章、视频。本土专家团队倾心调查研究汉江水鸟、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编写了《陕西汉江水鸟图志》等3本科普读物,在学校开展图书捐赠及生态科普宣传志愿服务。
  狠抓典型培树,确保示范引领走在前列
  群众性科普活动成效显著。以“三下乡”、“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活动为主线,深度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普“五进”志愿服务活动。区科协连续多年被中、省、市科协表彰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印发了《汉滨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结合“十团服务百村示范千人下乡”活动,盘活“土专家”“田秀才”等110人充实到重点产业发展一线,选派40名“三区”科技人才为26个涉农镇办开展科技服务。
  青少年科普工作获得殊荣。西关小学、铁路小学分别被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评为“青少年科学素质调查体验优秀学校”、“科创筑梦”乡村科技教育特色校。高校科学营历年参加的学生均表现优秀,连续获得参加资格。汉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连续举办16届,每年吸引全区40余所学校近2000名学生参加,100余件优秀作品被推选参加省市科创大赛,多名师生获奖,区科协多次被评为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专家工作站建设强力推进。出台《汉滨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推动工作站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目前全区已建成专家工作站9个(市级6个、区级3个),聚集135名各领域专家、300余名区域内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为产业发展服务。专家团队围绕富硒食品、纺织服装、生态康养、新型材料、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产业开发新课题、研发新产品,申请发明专利15项,制定出了“陕茶一号”种苗繁育、栽培管理、茶叶加工3个地方标准,建站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坚定‘小单位大作为’的信心,认真做到‘心中有责、眼中有活、手中有法、脚下有力’,以舍我其谁、勇争一流的勇气和担当,全面推动科协工作迈上新台阶、展现新作为!”汉滨区科协主席汪红星说道。

记者 曹兴君)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