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7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睡眠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称,与早上闹钟响起后立刻起床相比,设置重复响铃的闹钟,并且在第一次闹钟响起后再打个30分钟的盹儿,赖会儿床,或可改善大脑认知表现,减少身体疲倦感和一天的情绪状态。
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研究人员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平均年龄为34岁的1732名参与者的睡眠数据,发现有69%的人会使用闹钟的重复响铃功能或者会设置多个闹钟,在闹钟响了之后,他们平均会赖床22分钟。
第二部分的研究对象缩小为31名喜欢赖床的人,研究人员测量了被试者的睡眠质量、认知能力、皮质醇水平和情绪状态。
结果发现,这些喜欢赖床的被试者在醒来后的40分钟里,在认知能力测试上的表现更好,而且身体疲惫和困顿的现象有所改善,与刚醒来后相比,醒来40分钟后更善于交际,心态更乐观。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早上闹钟响了之后再赖会儿床,对健康是有益的。因它可以让我们逐渐清醒过来,而不是从深度睡眠或快速眼动睡眠中突然醒过来,逐渐醒来的方式对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来说更加有益。
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心跳变慢,血液循环变慢,体温变低,代谢减慢;睡醒之后,人的身体由睡眠时的抑制状态转入到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
刚睡醒时,警觉性和认知能力降低、感知和运动能力下降、情绪调节能力未被唤醒,所以很多人会有“起床气”。而且如果闹钟响后一骨碌爬起床,身体未必能及时适应过来,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对于高血压患者甚至可能引发心血管突发疾病方面的意外。
赖会儿床,能给心血管系统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也是给全身的肌肉和关节一个苏醒的信号。起身后,还可以试着在床上坐一会儿,活动一下四肢、脖颈和关节,让身体进入工作状态,觉得反应正常了再慢慢下床。
(曾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