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宇航:在创新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我选择的道路充满机遇,也布满荆棘。”国核锆业的工艺技术员贾宇航常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点子多、活力充沛的他是创新项目的“智多星”,协同“技术咖”袁瑞、“行动派”刘晓宁,研制国内首个高纯净度、大规格锆合金锭。
在项目第一阶段研制过程中,由于Nb(铌)元素的均匀性控制结果并不理想,团队十分气馁。为了实现有效控制,经过几番讨论,他们决定从原料使用上开始谋划。他们拟出一份上百批的原料清单,先进行初步筛选,逐一去现场存放位置寻找对应评估锭。对他们而言,那是一场难捱的寒冬。幸运的是,最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们从大约上百批原料中筛选出满足要求的九批原料,顺利完成了生产研制的第一步。
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在原料筛选过程中,同时还挖掘出一种超低饱和蒸汽压元素的检测取样方法,并成功在大规格成品铸锭上得到实施应用,解决了一项新的技术难题,并将成果转化申报了发明专利。
在研发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无数的技术难题,但团队成员心中始终燃烧着一股坚定的力量。他们每天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跟进生产进度,及时进行交流总结。那段时间,他们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每个人成为了“书虫”,扎进书籍的海洋当中畅游,汲取知识和灵感。与此同时,头脑风暴、创新沙龙、思想众筹更是家常便饭。
当最终产品出炉时,他们的神经紧绷着。经过检查,他们发现铸锭的某些位置的规格并未达到标准,通过详细勘察每一个细节,最终发现原来是由于高含量合金的电极组配设计和辅助电极焊接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迅速调整工艺,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跟踪和控制,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们不惧荆棘、突破封锁,敢于做创新路上的奔跑者。历时近两年完成管材国产化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步。
李新龙:孜孜不倦二十载自主创新结硕果

参加工作二十余年以来,他始终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赢得了行业同仁的一致好评。他是享有“全省交通运输系统青年岗位能手”“陕西省重点公路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的陕西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李新龙。
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李新龙发现,因防水板失效,我国有超过30%的隧道存在严重的渗漏水问题,对隧道的正常通行和运营安全带来严重不良后果,同时全国每年治理隧道渗漏水的费用达数亿元。为有效解决因防水板失效造成的隧道渗漏水问题,李新龙仔细分析、深入研究,查找出焊疤检测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标准尚属国内空白是造成隧道防水板渗漏水的主要原因。为此,李新龙于2018年组建团队正式开始研究工作。起初,由于缺乏经费,他自掏腰包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项目白鹿原隧道、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延安隧道为依托,带领团队放弃周末和节假日,长途奔波、披星戴月,在现场进行大量的试验和验证,通过56组工况设计,28000多次反复试验,创新性的采用变频调压、电子控制、通信信息等技术,研发了检测精度高、效率高、成本低的智能化隧道防水板焊缝质量检测仪和焊疤负压检测仪(统称“隧道防水板焊接质量检测装备”),提出了隧道防水板焊疤负压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值,填补了国内关于隧道防水板焊疤密实性检测的技术空白,取得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申报的1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隧道防水板焊接质量检测装备荣获了“十三五”全省交通运输科技成果优秀奖、2022年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一等奖。
目前,该检测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宝鸡至坪坎高速公路、平利至镇坪高速公路、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等公路和铁路建设项目,应用里程176773.2米/105座隧道(单幅),有效控制了隧道渗漏水质量通病,提升了隧道工程建设品质,助推了隧道建设项目高质量发展。
厉学武:扎根一线二十年 坚韧不拔求创新

从事科研工作20年来,凭着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厉学武在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钼化工及钼金属产品研制及工艺开发的创新探索道路上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先后完成国家、省部级及金钼集团重点科研项目16项,授权专利15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有色集团科技奖2项,同时获得“金钼集团先进劳动者”“科技劳模”等荣誉称号。
本着市场最终满意是厉学武对科研执着追求的理念,面对现有工艺生产的钼酸铵纯度低(99.97%)制约着国内钼材料工业高纯化市场发展的技术难题,厉学武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现场调研对比分析提出了“十二钼酸铵制备新工艺开发及其粉冶特性研究与应用”创新性课题。课题正式立项后,厉学武带领课题团队通过优化十二钼酸铵工艺流程和结晶工艺参数,突破了传统十二钼酸铵工艺流程长、原辅料配比复杂、产品生产成本高的行业技术难题,开发出了短流程、低成本十二钼酸铵制备新工艺;通过系统研究钼酸铵结晶工艺,优化工艺参数,开发出低成本、短流程的十二钼酸铵制备新工艺;通过运用“预先作用原理”“事先防范原理”等创新方法优化十二钼酸铵焙解、高纯氧化钼还原工艺和工装设备,解决了因设备材质污染高纯氧化钼、高纯钼粉技术难题,开发出了气氛与设备材质联合控制防污技术生产高纯氧化钼、钼粉,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十二钼酸铵焙解制备高纯氧化钼及还原高纯氧化钼制备高纯钼粉工艺技术。打破了国外钼纯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钼纯化技术空白,提高了国产钼金属制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实现了进口产品的替代。经中国有色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该项目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创新亦如此。创新需要灵感,灵感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创新。厉学武二十年如一日地脚踏实地、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奋战在钼化工产品研发和钼金属产品开发的科研一线,正是其坚韧不拔求创新的真实写照。
刘阿龙:汽车进气系统零部件研发创新的“领头雁”

刘阿龙,高级工程师,陕汽控股进气系统设计专家,2017年加入陕汽控股,主要从事进气系统产品设计;自参加工作以来,主动钻研、创新,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快速成长为公司产品设计专家。
一路拼搏一路收获,在面对陕重汽WP13自卸车型需要匹配双级空滤器难题时,他带领团队24小时吃、住在生产单位,不断优化设计及验证,通过技术创新,最终开发大流量旋流管式空滤器产品,产品凭借轻量化、高性能、通用型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他常说:“创新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需要昼思夜想;创新也是一个考验耐心的过程,需要经历无数次失败与无奈;但是需要始终坚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不妨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你将豁然开朗。”
他先后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2项,发表专业论文两篇,承担陕西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2项,先后荣获“陕汽集团2017-2018年度小微创新成果二等奖”“陕汽集团青创先锋”“陕西省科协2020年三新三小创新竞赛活动一等奖”“陕汽集团专利先进个人”“陕汽集团第四届创新暨销量再创新高表彰大会小微创新成果二等奖”“陕汽集团先进个人”“陕汽集团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科协2022年三新三小创新竞赛活动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从而成为众多技术研发工作者中的佼佼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公司有序、高质量发展,持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他将自己多年来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积累的工作经验通过“师带徒”,手把手传授给他带领的团队成员,并使之成长为公司不可或缺的骨干人才。
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刘阿龙以他的理想和信念诠释年轻员工的执着与追求。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以“四新”为引领,在专业技术领域向轻量化、新材料、模块化、集成化等方向靠拢,做到“工作之内求质量,工作之外重创新,新产品有成果,新领域有突破”,为公司的做大、做强、做精持续发挥个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