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江西吉安水环境为何越来越好?

  “浩渺的赣江白鹭成行,金波荡漾渔舟千叶入画舫,唱一曲稻花香,弹一段绝唱,那一江晚照恰如华灯初上……”一首《秀美吉安》歌曲,道出了江西省吉安市数不尽的水美风光。
  水美不美,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吉安市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3年国考断面水质排名江西省第一。2023年1月—10月,吉安市37个国省考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赣江干流13个断面稳定保持Ⅱ类水质,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排名双双居江西省第一。
  近年来,吉安市深入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推动水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水环境治理体系
  水是吉安最大的品牌。全国首部全域水质保护的地方法规《吉安市水库水质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面推行……吉安市将治水以制度或法规形式予以确定,形成完整的水法治体系,依法治水步履坚定。
  为压实各方治水责任,吉安市将“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及改善幅度”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两项指标纳入市政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用好用活考核“指挥棒”,倒逼地方和部门落实治水责任,形成上下统筹、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水环境保护格局。
   坚持软硬兼施,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
  治水效果好不好,关键取决于治水能力。吉安市坚持从监测、治理、保护入手,软硬兼施、夯实基础,提高问题发现能力、污染治理能力、水源保护能力。
  完善监测设施,提高问题发现能力。吉安市在用好管好国控、省控水质监测站点的同时,大力推动监测网络向县乡延伸,完成16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20个长江经济带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构建全域化、立体化、实时化水质监测网络。
  建设治污工程,提高污水治理能力。截至目前,吉安市共建成工业污水处理厂23座,日处理污水能力35万吨,形成了企业预处理+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模式。今年1月—8月,全市日处理工业污水达24.59万吨,处理水量同比上升7%;COD削减率达86.8%,氨氮削减率达95.2%,分别同比提高0.1%、1.4%。
  此外,吉安市还建成了12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今年1月—8月,全市累计处理生活污水8056万吨,处理水量同比上升1.55%;平均进水COD浓度为131毫克/升,氨氮浓度为17.6毫克/升,分别同比提高1.94%、14.14%。
  “划立治”并举,提高水源保护能力。吉安市“三步曲”统筹推进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构建建设规范、闭环管理、数字智治、高效安全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体系。
  截至目前,吉安市已有5个市级、25个县级、15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获批;完成投资17亿元,新建12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范建设30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障群众喝上干净水、健康水、放心水。
   以问题为导向,补齐水环境治理短板
  吉安市坚持问题导向,聚力整治畜禽养殖、农药化肥减量、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目前,吉安市建成运营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48个,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7.6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9.61%。
  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稻蛛”共养,以蛛治虫,新型“蛛联庇禾”生物防治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可减少化肥使用量80%以上、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使用量100%。”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肖永红介绍。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吉安市一方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在209个自然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62座、压缩站81座,投入转运车513辆,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8%以上;另一方面按照“规划引领、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乡镇政府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含纳管)107个、占乡镇总数的51%,还有99个在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全面治理农村水环境。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记忆中的河湖又回到群众身边。吉安市以“水”为笔,绘出一幅幅河畅、水净、岸绿、景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画卷。
  

(据中国环境网)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