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优秀事迹7




  杨振:
  固废利用 科技创新
  长期以来,工业选矿会排放出大量尾矿渣等固体废物,不仅占用土地资源、污染生态环境,还可能导致溃坝、泥石流等险情,给山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陕西宏城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杨振组建了一支由国内知名专家领衔,高级教授和专业博士为中坚骨干力量的科研团队,建成了以企业主体为载体的固废开发利用专业实验室,与长安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四川、内蒙古、河北、河南等全国10多个地区开展固废治理、综合利用等科研项目的学习调研。他说:“在新时代企业转型发展中,要勇于探索创新,坚持用科技的力量,让固体废物‘变废为宝’,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每到一地,矿山企业都会全力配合,地方政府部门的:“固废综合利用和矿山治理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们迫切希望把项目落在辖区,我们会全力支持!”
  就这样一边考察一边科研,4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在推动固废综合利用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深耕发展,克服了重重困难,突破了层层技术壁垒,获得了两项自主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承担了省、市科技计划研究项目,研制出尾矿作为全集料制备水泥基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经过中试和专业机构检测,产品成功在示范工程上得到了应用,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可靠性等特点,得到了施工单位的一致好评。2022年,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该技术具有将尾矿一次性“吃干榨净”,不存在二次污染的优点,为解决固废危害、变废为宝和维持矿山企业生产进行了尝试,填补了国际国内的技术空白,受到了国际专利机构的高度关注。目前,公司正筹划推动建立固废综合利用中试基地,为研发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市政等工程的绿色、低碳、环保系列建筑材料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将在新基建、装配式建筑及乡村振兴等工程中发挥作用。

  徐元博:
  开拓创新勤钻研 奋楫笃行向未“铼”
  铼作为一种贵重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为实现资源的充分回收利用,2012年,徐元博主动请缨加入铼回收科研项目团队。经化验分析,金钼集团冶炼废水中含铼浓度低、杂质多,当时行业内普遍采用常规凝胶性树脂吸附工艺,但树脂吸附杂质不到三个月就会失效,造成铼回收生产初期生产产量、品质不稳定。身为建设项目负责人的徐元博想方设法,寻找了近10种树脂进行小试。他曾连续56小时守在蒸发器旁,忍受着试验室持续40℃以上的高温,每隔1小时准时检测含铼液密度,调整浓缩比,直到物料进入冷却结晶阶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探索尝试后,终于确定了一种适合稀酸条件吸附的树脂,将树脂使用寿命由原来的2—3个月提高到3年以上,且铼金属吸附回收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自此,金钼集团铼回收生产步入正轨。
  2022年,徐元博与他的技术团队以创新为抓手,带领“开创未‘铼’”QC小组被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授予“2022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在徐元博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金钼集团铼回收生产工艺运行顺畅,高纯高铼酸铵年产量达300公斤以上,产品纯度经第三方检测稳定达到99.9%以上,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他“勤”字当先,主动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啃下了从冶炼废水中回收铼金属的“硬骨头”。在项目研究中争分夺秒,马不停蹄,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生产技术难题。他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将过滤精度提升至1纳米,攻克了行业固液分离技术壁垒,先后参与公司各类科研技改项目近10项,获得陕西有色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陕西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一项,他在铼回收技术领域拥有国家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徐元博将努力奋斗前行,不断探索,努力为国家开创未“铼”。

  张宝宝:
  创新驱动 技术引领
  张宝宝是陕西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部门的负责人,自入职以来,他参与项目建设、验收、调试、工艺改进,不断从中获取经验、总结规律,同时严格要求自己,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准则,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善于创新,热爱探索”是大多数员工对他最深刻的印象。
  立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身处公司再生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技术研究的最前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线,他快速成长为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带头人,带领团队参加陕西省创新方法大赛并取得优胜奖,获得了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一等奖,累计申请专利6项、著作权5项,成为陕西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年人才的先锋人物和一面旗帜。
  公司的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再生液配置是生产中的瓶颈和短板,再生液配置与使用过程中,工艺参数和药剂使用量稍有变化就会影响产品质量及药剂消耗,增加生产成本。张宝宝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不断打破传统思维,带领技术团队积极与大学教授、行业资深专家和客户交流,不断学习,通过一次次实验,摸索总结经验,优化工艺流程,为产品重要指标的把控保驾护航,同时积极配合市场做好技术支持和再生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产品应用及催化剂特色的宣传,得到公司和区域火力发电行业的认可。
  张宝宝与他的团队以“创新驱动,技术引领”为抓手,围绕再生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应用推广及生产过程遇到的难题进行技术攻关,解决工艺难题。通过不断学习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新动态,积极参与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公司技术创新能力,以创新创效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张宵:
  技术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领导眼里,他是岗位能手;在同事眼里,他是“拼命三郎”;他大胆创新,勇于尝试,科学高效、创新性地为企业解决产品配方的“卡脖子”问题,用实际行动助力企业安全稳定运行,他就是榆林市金世源矿用油品有限公司科技研发部的张宵。
  他先后主持参与省、市、区、公司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成功申报省、市项目10余项,发表发明专利1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近五年连续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并于2022年荣获“榆林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张宵与他的科研团队研发的“生物质基矿用浓缩液”在2022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液压支架用浓缩液是为煤矿液压支架内使用的难燃传动介质,常被称为液压设备的“血液”,能有效保护支架设备,改善设备金属器件摩擦,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当前普遍应用的浓缩液虽然具有较好的润滑性等优点,同时也具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在设备运行中产生析油析皂,配液箱上析出超量的漂浮物,立柱等表面附着很难清洗的油泥,支架在检修时,缸底有较厚的沉淀物,落架落不到底,密封材料变形,系统漏液严重等现象,导致严重环境问题。
  张宵与他的团队成员对现有油品进行分析,模拟煤矿支架设备运行状态,对造成问题的组分进行研究,提出产品配方研发新思路。通过一次次优化、改进和试验,完成产品新配方研发,并组织产品落地产业化,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煤矿客户因水质较差导致的锈蚀难题。同时,他针对系统漏液污染井下环境问题,提出以植物油代替矿物油的设想,解决了井下环境污染难题。参与了“新型多功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液压支架用液应用研究”等项目。
  张宵与他的团队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围绕生物质基矿用油进行技术攻关,解决了煤矿使用过程中的难题。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